JSON XML RDF
placename:

蕩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荡阴县 (simplified Chinese)

Dangyi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53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92552 E 114.3526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河内郡 Henei Jun from -221 to -207
河内郡 Henei Jun from -205 to 13
河内郡 Henei Jun from 22 to 211
魏郡 Wei Jun from 212 to 220
魏郡 Wei Jun from 221 to 53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荡阴县 前221--约533年 今河南汤阴 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属河内郡(1),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属殷国,二年(前205年)属河内郡(2),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后队郡(3),更始元年(22年)复属河内郡(4),东汉同(5),建安十七年(212年)划属魏郡(6),西晋不改(7),十六国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同(8),北魏因之,约东魏天平元年(534年)省(9)。即今河南汤阴(10)。 注: (1)史念海《秦县考》:“《鲁仲连传》‘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禹贡半月刊》,7卷6、7合期,1937年,288页)作秦县。谭其骧《秦郡新考》:河内(分河东置),《项羽本纪》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高祖本纪》二年,虏殷王,置河内郡,此入汉之年,非始置之年也。昭襄王三十三年魏入南阳,秦始有其地,率以并属河东;始皇并天下,始以山川形便,更加区画。(《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9页)杨宽《战国史》战国郡表,秦无河内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880年,537-542页)今从谭说。 (2)《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河内郡,高帝元年为殷国,二年更名。莽曰后队,属司隶。领荡阴。(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54页) (3)《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河内郡,莽曰后队。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三辅为六尉部,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颍川、南阳为六队郡。(12册,4136页) (4)王莽亡后复旧。 (5)《后汉书志》19《郡国志》河内郡领荡阴。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395页。 (6)《三国志》卷1《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七年,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等以益魏郡。(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36页)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魏郡荡阴,故属河内,《魏武纪》建安十七年移来。(《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41页) (7)《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司州魏郡领荡阴。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8页。 (8)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1、2、3、4、12。《二十五史补编》,3册,4088、4099、4122、4142、4187页。 (9)《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相州汤阴县,后魏省。(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55页)《太平寰宇记》卷55《河北道四》略同。(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司州魏尹邺,天平初并荡阴、安阳,属之荡阴。(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56页)不另列荡阴县。卷15《昭成子孙传》世宗时(500-515年),出为冀州刺史,发信都,至汤阴。(2册,379页)卷41《源贺传》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讨之,子雍行达汤阴。(3册,931页)卷9《肃宗纪》孝昌三年(527年),安乐王鉴据州反。(1册,247页)《北齐书》卷1《神武纪》:普泰元年(531年)十二月,麻祥为汤阴令。(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7页)《魏延昌地形志》相州魏郡有荡阴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藏本)据上,至迟魏普泰元年尚有荡阴县,《元和志》、《寰宇记》魏省之说不确,但隋以前荡阴确有废省,《隋书》卷30《地理志中》:汲郡汤阴,旧废,开皇六年又置。(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8页)按:《魏书》卷12《孝静纪》:天平元年十有一月,庚寅,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分邺置临漳县,以魏郡等为皇畿。(1册,298页)今作北魏亡、东魏天平元年相州调整行政区划时省。 (10)《太平寰宇记》卷55《河北道四》:相州汤阴县,汉以为荡阴县,属河内郡,因荡水为名,晋属魏郡,后魏省。隋开皇六年,复于今县东十七里再置汤阴县,十年废入安阳县。唐武德四年分安阳县置荡源县,属卫州,六年,改属相州,贞观元年复为汤阴,从汉旧名。(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明嘉靖《彰德府志》卷1《地理志》:汤阴县,汉置荡阴县,属河内郡,晋属魏郡,后魏省。隋开皇六年,复置于今县东十七里,十年并入安阳县。十六年,再置于今县西南三十里,改曰荡源,大业二年省。唐武德四年复置,属魏州,入古荡阴城,即今治也。(《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45册,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崇祯《汤阴县志》卷1《沿革》:唐武德四年复置汤源县,属卫州。卷2《城池》:古城土筑周围六、七里,古荡阴城,遗址尚存,县治西北百武许。今城土筑,洪武三十年重建。(《明代孤本方志选》,2000年,55、68页)据上,隋以前县治,同唐武德后县治即今县。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