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柘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柘县 (simplified Chinese)
Zhe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4 to 28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07661 E 115.2964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柘县 前224--283年 今河南柘城县
约秦始王二十三年(前224年)置,属陈郡(1),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属淮阳郡(2),十一年(前196年)属淮阳国,惠帝元年(194年)属淮阳郡,高后元年(前187年)又属淮阳国,八年(前180年)仍属淮阳郡,文帝四年(前176年)复属淮阳国,十一年(前169年)又属淮阳郡,孝景二年(前155年)复属淮阳国,三年(前154年)仍属淮阳郡(3),元康三年(前63年)又属淮阳国,新莽始建国二年(10年)复属陈郡(4),天凤元年(14年)属新平郡(5),更始元年(23年)属淮阳郡(6)。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属淮阳国,旋仍属淮阳郡(7),十七年(41年)属淮阳国,永平十六年(73年)属淮阳郡,建初四年(79年)属淮阳国(8),章和二年(88年)属陈国(9),建安二年(197年)属陈郡(10)。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属陈国,六年(225年)又属陈郡(11),太和六年(232年)属陈国,旋复属陈郡(12),约晋太康五年(284年)废(13)。治今河南柘城县(14)。
注:
(1)史念海《秦县考》:《陈涉世家》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酇、苦、柘、谯,皆下之。《灌婴传》:击柘公王武军于燕西。(《禹贡半月刊》,7卷6、7合期,1937年,318页)作秦县。《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淮阳国 “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领柘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58页)《史记》卷6《秦始王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召王翦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34页)谭其骧《秦郡新考》:陈郡“按《始皇本纪》二十三年,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陈郡当置于是年。秦于六国故都多置郡,且自陈以南至平舆,实得《汉志》淮阳、汝南二郡之地。”(《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5页)今作与郡同置。
(2)谭其骧《西汉地理杂考》:高帝末年汉天子自有郡十五“自余所考,五年又有汝南,六年于汝南外又有淮阳,二郡至十一年始以畀淮阳。”(《长水集》,上册,97页)
(3)高帝十一年至景帝或为淮阳国,或为淮阳郡,《史记》表、纪与《汉书》表、纪、传略有参差,今据《史记》及《汉书》本纪、列传列表如下:
《史记》 《汉书》
《汉兴以来诸侯年表》 本纪、列传 《诸侯王表》 本纪、列传
高祖十一年(前196)立 同前 《高祖本纪》(2册,389页) 高祖十一年(前196)立 同前 《高帝纪》(1册,72页)《高五王传》(7册,1989页)
孝惠元年(前194)除 同前 《吕太后本纪》(397页) (孝惠)元年(前194)徙 孝惠元年 《高五王传》(同上)
高后元年(前187)复立 同前 《吕太后本纪》(401页) 高后元年(前187)复立 同前 《高后纪》(1册,96页)
高后八年(前180)复除 同前 《吕太后本纪》(412页)
孝文三年(前177)又立 孝文四年(前176)又立 孝文四年(前176年) 《文三王传》(8册,2207页)
孝文十一年(前169)除 孝文十一年(前169)徙
孝景元年(前156)复立 孝景二年(前155)复立 孝景二年(前155)复立 《景帝纪》(141页)《景十三王传》(2413页)
孝景三年(前154)又除 同前 《孝景本纪》(440页) 孝景三年(前154)又徙 孝景三年(前154)徙 《景十三王传》
按:《汉书》卷19下《百官公卿表》孝文十六年(前164年)淮阳守申屠嘉;征和四年(前89年)淮阳太守田广明。(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3册,759、790页)又见卷4《文帝纪》元年、(1册,114页)卷42《申屠嘉传》孝惠时为淮阳守、(7册,2100页)卷90《酷吏?田广明传》(11册,3664页)等,守、太守为郡长官,则当时罢国后称淮阳郡。
(4)《汉书》卷14《诸侯王表》:淮阳宪王钦,元康三年四月丙子立,王莽篡位贬为公。(2册,420页)同书卷99中《王莽传中》:始建国元年,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二年,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无违命者。(12册,4105、4118页)
(5)《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淮阳国:“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6册,1635-6页)同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颍川等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制诏陈留大尹、太尉:其以益岁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阳。以雍丘以东付陈定;陈定,故梁郡。以封丘以东付治亭;治亭,故东郡。以陈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荥阳。陈留已无复有郡矣。”(12册,4136~8页)
(6)王莽败亡后复旧制。
(7)《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建武元年“今封更始为淮阳王。”同年,更始死。(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