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酇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酇县 (simplified Chinese)
Z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39 to 43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95912 E 116.1089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酇县 39--430年 今河南永城西北酇城
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复以酇侯国为县,属沛郡,二十年(44年)属沛国(1)。三国魏黄初元年(前220年)属谯国,五年(224年)属谯郡(2),晋(3)及十六国后赵、前燕、前秦并同(4),约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南迁另置(5)。治今河南永城西北酇城(6)。
注:
(1)《后汉书》卷18《臧宫传》:(建武)十三年,增邑,更封酇侯。十五年,征还京师,定封朗陵侯。(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3册,694页)《后汉书志》20《郡国志二》沛国领酇县。(12册,3427页)卷1《光武帝纪》建武十三年有沛郡,二十年徙中山王为沛王(1册,62、72页)则建武二十年前作沛郡。
(2)《水经注疏》卷30《淮水》:魏黄初中,文帝以酇、城父、山桑、銍置谯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543页)《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亳州“黄初元年,以先人旧都,又立为谯国。(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84页)《太平寰宇记》卷12《河南道十二》亳州下同(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1:谯郡,黄初五年还国为郡;领酇县。考证,谯郡,《晋志》魏武分沛郡置。《元和志》、《寰宇记》皆云黄初元年置。沈《志》引何《志》魏明帝分立;沈云王粲诗:既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粲是建安中亡,知是非明帝时置。今考《魏志?粲传》于建安二十一年从曹公征吴,次年病卒。《武纪》于二十一年书云,冬十月治兵,遂征孙权,十一月至谯,粲诗当作于此时,盖是时已立谯郡也。然《献帝起居注》建安十八年春三月省州并郡,详载豫州得八郡,其时尚无谯郡名以是参考,疑因建安十八年夏五月,魏国既建,乃特立谯郡比丰、沛耳。(《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38-9页)按:东汉谯县是豫州刺史治所,古人诗中所谓州、郡也有可能是统称,即“地”“地区”之意,未必一定指正式政区,沈约《宋书》据王粲诗以谯郡置于王粲前,吴增仅、杨守敬同,似考虑欠周,是《水经注》、《元和志》、《寰宇记》云三国魏黄初中或元年置,亦可信从。
(3)《晋书》卷14《地理志》豫州谯郡领酇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2页。
(4)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3、4。《二十五史补编》,3册,4105、4125、4140页。
(5)《魏书?地形志》无此县,《宋书》卷35《州郡志一》:徐州新昌太守酇令,文帝元嘉八年,自南谯度属历阳。卷36《州郡志二》:南豫州,明帝泰始五年,“时自淮西,悉没寇矣。”历阳太守酇令,《晋太康地志》属谯,流寓立,文帝元嘉八年度;南谯太守,《太康地志》、《永初郡国》又有酇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52、1072-3页)按:河南、淮北为北魏与南朝争战地带,泰康为西晋年号,永初为南朝宋初,即420-422年,元嘉八年为431年,泰始五年为469年,则酇县南迁应在422年以后,431年以前,北魏取其地后不置县,故《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亳州酇县下云“后魏省。”(186页)今宋元嘉八年南迁另置。
(6)明嘉靖《永城县志》卷1《地理志?古迹》:酇县城,在酇县乡。(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0册)《清嘉庆一统志》卷194《归德府二?古迹》:酇县故城,在永城县西南。元至元八年,并入永城。县志,今为酇县乡。(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71册)《河南省地名词典》:永城县酇城,永城县酇城乡驻地,在城关镇西24公里,秦置酇县至元初为县治,县废城存,故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