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蒙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蒙县 (simplified Chinese)
M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54089 E 115.6403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蒙县 23--约555年 今河南商丘县北老蒙墙寺
更始元年(23年)改蒙恩复为蒙县(1),属梁郡(2),建初四年(79年)属梁国(3);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属梁郡(4),太和六年(225年)又属梁国(5);晋同(6),十六国后赵、前燕、前秦不改(7),南朝宋为谯郡治(8),北魏同(9),约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10)。治今河南商丘县北老蒙墙寺(11)。
注:
(1)《汉书》卷28下《地理志下》:梁国“莽曰陈定”;蒙,“莽曰蒙恩”。(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636页)同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分颍川等为六队郡;官名悉改,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7页)今作此年改。王莽败亡后复
(2)《后汉书》卷14《齐武王縯传》:长子章,建武时,迁梁郡太守。(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2册,553页)则东汉初为梁郡。
(3)《后汉书志》20《郡国志二》:梁国,秦砀郡,高帝改。领蒙县。(12册,3428页)卷50《梁王畅传》:建初四年徙为梁王,永元五年,畅上疏“乞裁食睢阳、谷孰、虞、蒙、宁陵五县,还余所四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6册,1675-6页)
(4)《后汉书》卷50《梁王畅传》:(刘)弥嗣,立四十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1678页)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1:“梁为汉旧国,《魏志?卢毓传》毓为梁郡太守,时在魏初,是魏初改国为郡也。以献帝禅位诸皇子,皆降列侯推之(见《献帝本纪》),魏初凡刘氏为王者,宜皆改降为侯,改国为郡矣。”(《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39页)
(5)《三国志》卷20《魏志?武文世王公传》:彭城王据,太和六年,改封诸王,皆以郡为国;元城哀王礼,太和五年,以任城王了悌嗣礼后,六年,改封梁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581、591页)
(6)《晋书》卷14《地理志上》:豫州梁国领蒙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1页)
(7)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3、4。《二十五史补编》,3册,4104、4125、4139页。
(8)《宋书》卷36《州郡志二》豫州谯郡太守蒙令。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2页。
(9)《魏书》卷106《地形志中》南兖州谯郡领蒙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42页。
(10)《隋书?地理志》不载。《读史方舆纪要》卷50《归德府》:商丘县蒙城,刘宋属谯郡,后魏因之,后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3册,2146页)《清嘉庆一统志》卷194《归德府二?古迹》:蒙县故城,在商丘县东北。宋移谯郡治此,后魏因之,北齐省。(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71册)《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壬子“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今从《纪要》、《一统志》并参照《北齐书》作天保七年废。
(11)《水经注疏》卷23《汳水》:“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余波南入睢阳城中。”“汳水又东迳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蒙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中册,1970页)《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宋州宋城县,“小蒙故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80页)《太平寰宇记》卷12《河南道十二》:宋州宋城县,小蒙古城在县南十五里,六国时楚有蒙县,俗为小蒙城,即庄周之本邑;今复有大蒙城,在县北四十一里,《后魏?地形志》北梁郡有北蒙县。(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清嘉庆一统志》卷194《归德府二?古迹》:蒙县故城,在商丘县东北。《河南省地名词典》:商丘县,老蒙墙寺,亦称大蒙城,在商丘县城关镇北18公里,属李庄乡,战国楚置蒙县于此。宋称北梁县,梁为蒙郡治。有城墙遗址。1958年发掘有汉鼎等物。(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373页)按:各书记载里距有矛盾,据《水经注》蒙县在北,睢阳(今商丘)在南,今老蒙墙寺有汉代遗物,参照《元和志》、《寰宇记》当为汉代蒙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