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郎州 (traditional Chinese)

郎州 (simplified Chinese)

Lang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634 to 71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5.53108 E 103.7324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no parents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郎州(634—716年)治所(陈庆江编写)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隶戎州都督府(1),领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七县,治味县(2)。开元五年(717年),复名南宁州(3)。 (1)《旧唐书》卷41《地理四》剑南道郎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宁为郎州也”。(版本)。《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八所载同。又,樊绰《云南志》卷6《云南城镇第六》说:“石城川,味县故地也。贞观中为郎州”。(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81页)。《新唐书》卷43《地理七下》南宁州谓:武德八年(625年)“更名郎州”(版本),“武德八年(625年)”为“贞观八年(634年)”之误。 郎州设立后,隶戎州都督府。《旧唐书》卷41《地理四》剑南道郎州:“贞观六年(632年),罢都督(即南宁州都督——引者),置刺史”。(版本)。同书成都府载:贞观六年(632年),“罢南宁都督,更置戎州都督”。(版本)。戎州中都督府载:贞观四年(630年),“于州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协等十七州。(版本)。很清楚,南宁州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即罢,而同时另置戎州都督府。惟《旧唐书·地理志》“戎州中都督府”下列述之郎州,乃以后来之州名言之,郎州为贞观八年(634年)由南宁州更名而来。 (2)《旧唐书》卷41《地理四》剑南道郎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宁为郎州也。领县七。”所列七县即味、同乐、升麻、同起、新丰、陇堤、泉麻。(版本)。《新唐书》卷43《地理七下》南宁州下亦列此七县(版本),它们先属南宁州,南宁州更名郎州后,仍领此七县。 南宁州更名郎州后,沿原南宁州治,仍治味县。《新唐书》卷43《地理七下》南宁州:“武德元年(618年)开南中,因故同乐县置,治味。四年(621年)置总管府。五年(622年)侨治益州(此误,应为雟州,考说另见——引者)。八年(625年)复治味”。(版本)。《旧唐书》卷41《地理四》剑南道郎州也说:贞观五年(622年)冬,复置南宁州总管府,“寄治益州”(益州为雟州之误——引者)。“八年(625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版本)。“今治”即味县。两唐书所说之寄治,仅是总管府,而其督辖之南宁州,治所不曾有变迁。 (3)郎州为贞观八年(634年)由南宁州更名而来,已如前述。而《新唐书》卷43《地理七下》南宁州载:“开元五年(717年)复故名”。(版本)。樊绰《云南志》卷6《云南城镇第六》也说:“石城川,味县故地也。贞观中为郎州,开元初改为南宁州”。(木芹《云南志补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81页)。又,《新唐书》卷222下《南蛮传》载:唐代中期,“以爨归王为南宁州都督”。(版本)。而《南诏德化碑》说:玄宗时,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遣越雟都督竹灵倩置府东爨,通路安南”。结果南宁州都督爨归王等杀竹灵倩,“兼破安宁”。(见《云南史料丛刊》,1998年5月第一版,第二卷,第378页)。显然,贞观中废罢的南宁州都督府玄宗时又已复置,而都督府的复置与郎州复故名当为同时之事,且互有联系。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