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藍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蓝田县 (simplified Chinese)
Lanti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27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15370 E 109.32156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蓝田县(627—1911)
贞观元年(627),废鹿苑入高陵县,废宁人、玉山入蓝田县。天授元年(690),蓝田属京兆郡,其年复旧。开元元年(713),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1)宋属京兆府京兆郡。(2)金属京兆府路。(3)元属奉元路。(4)明属西安府。(5)清因之。(6)
注:
(1)、《旧唐书》卷38志18地理一:“京兆府 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万年、高陵二十二县。武德元年,改为雍州。改大兴为万年,万年为栎阳,分栎阳置平陵,以渭南县属华州,分醴泉置温秀县,分云阳置石门县。二年,分万年置芷阳县,分蓝田置白鹿县,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分高陵置鹿苑县,改平陵为粟邑县,分醴泉置好畤县,分盩厔置终南县。三年,改白鹿为宁人县,分蓝田置玉山县,分始平置醴泉县。仍分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分温秀、石门二县置泉州。四年,改三原为池阳。五年,复以华州之渭南来属。六年,改池阳为华池县。七年,废芷阳入万年县。贞观元年,废鹿苑入高陵县,废宁人、玉山入蓝田县,改云阳为池阳县,改华池为三原县。废稷州,以武功、好畤、盩厔三县来属。八年,废粟邑入栎阳县,废终南入盩厔县,废云阳入池阳县。仍改池阳为云阳县。废上宜入岐州之岐阳县。十七年,罢宜州,以华原、同官二县来属。二十年,又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废宜君县。乾封元年,置明堂、乾封二县。咸亨元年,置美原县。文明元年,置奉天县。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旧。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置稷州。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美原等县置宜州。大足元年罢,以鸿、宜、鼎、稷四州依旧为县,以始平等十七县还隶雍州。长安二年,废乾封、明堂二县。景龙三年,以邠州之永寿、商州之安业二县来属。景云元年,复以永寿属邠州,安业隶商州。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四年,改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仍隶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师为西京。七载,置贞符县。十一年废。旧领县十八,户二十万七千六百五十,口九十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去东京八百里。……蓝田,隋县。”(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5页……1396页)。
《新唐书》卷37志27地理一:京兆府京兆郡“蓝田,畿。武德二年析置白鹿县,三年更曰宁民,又析蓝田置玉山县,贞观三年皆省。有覆车山。有蓝田关,故峣关。有库谷,谷有关。武德六年,宁民令颜昶引南山水入京城。永淳元年作万全宫,弘道元年废。”(中华书局,1975年,第962页)。
(2)、《宋史》卷87志40地理三:“京兆府,京兆郡,永兴军节度。本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旧领永兴军路安抚使。宣和二年,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军额,称京兆府。崇宁户二十三万四千六百九十九,口五十三万七千二百八十八。贡靴毡、蜡、席、酸枣仁、地骨皮。县十三:长安,次赤。樊川,次赤。旧万年县,宣和七年改。鄠,次畿。蓝田,次畿。咸阳,次畿。泾阳,次畿。栎阳,次畿。高阳,次畿。兴平,次畿。临潼,次畿。唐昭应县,大中祥符改。醴泉,次畿。武功,次畿。政和八年,同醴泉拨入醴州。乾祐。次畿。监二。熙宁四年置,铸铜钱。八年置,铸铁钱。”(中华书局,1977年,第2144页)。
(3)、《金史》卷26志7地理下:京兆府“蓝田有蓝田山、蒉山、灞水。”(中华书局,1975年,第642页)。
(4)、《元史》卷60志12地理三:奉元路“奉元路,上。唐初为雍州,后改关内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为西京,又曰中京,又改上都。宋分陕西[永兴]、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陕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初,并云阳县入泾阳,栎阳县入临潼,终南县入盩厔。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改此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此,为陕西行台。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户三万三千九百三十五,口二十七万一千三百九十九。咸宁,下。长安,下。咸阳,下。兴平,下。临潼,下。屯田一千二十顷有奇。蓝田,下。泾阳,下。至元二年,并入高陵县。三年复立。屯田一千二十顷有奇。高陵,下。鄠县,下。盩厔,下。屯田九百四十三顷有奇。郿县。下。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郿州为郿县,废柿林。”(中华书局,1976年,第1423—1424页)。
(5)、《明史》卷42志18地理三:西安府“蓝田府东南。”(中华书局,1974年,第994页)。
(6)、《清史稿》卷63志38地理十:西安府“蓝田简。府东南九十里。”(中华书局,1977年,第20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