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武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武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l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20 to 57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26227 E 109.9661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新城郡 Xincheng Jun from 220 to 227
上庸郡 Shangyong Jun from 228 to 229
新城郡 Xincheng Jun from 230 to 258
上庸郡 Shangyong Jun from 259 to 46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武陵县(220年——576年)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置。属新城郡。(1)治所在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北五十里。(2)太和二年(228年)属上庸郡,(3)四年(230年)还属新城郡。(4)甘露四年(259年)又属上庸郡。(5)晋不改。(6)南朝宋、齐、梁同。(7)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废。(8) 注: (1)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郧阳府》竹山县武陵城:汉县,后汉废。“三国魏时,复置武陵县。”(北京,中华书,1955年,4册,3403页)清吴增仅撰《三国郡县表》卷3《魏荆州》第二格新城郡领有武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2、2883页)按:何年置县,未详。据《水经•沔水注》:“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346、2347页)《资治通鑑》卷69《魏纪一》文帝黄初元年:秋七月,“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以(孟)达领新城太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5册,2180页)当作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设新城郡时置县,属新城郡。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郧阳府》竹山县武陵城:“县西五十里,汉县。”又在上庸水下曰:“武陵水源出县西武陵山,亦曰凤溪。”(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403、3404页)《太平寰宇记》卷143《山南东道二•房州》竹山县浸水:“在县西四十里,出王冢山下,南流入武陵水。”(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5册,11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49《郧阳府•古迹》武陵故城:“在竹溪县东,汉置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9册,16页)按: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郧阳府竹山县即今湖北省竹山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2页)、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郧阳府竹溪县即今湖北省竹溪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7页)宋时竹山县也即今县。姑作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五十里(竹溪县东南)。 (3)《三国志》卷3《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册,97页)清吴增仅撰《三国郡县表》卷3《魏荆州》第三格上庸郡领有武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1页)按:当作三国魏太和二年(228年)属上庸郡。 (4)《三国志》卷3《魏书•明帝纪》太和四年六月:“丙申,省上庸郡。”(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97页)据清吴增仅撰《三国郡县表》卷3《魏荆州》第三格新城郡武陵县下曰:“太和二年移属上庸,四年省移还。”(《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3页)当作三国魏太和四年(230年)属新城郡。 (5)吴增仅撰《三国郡县表》卷3《魏荆州》第五、六格上庸郡领有武陵县。又《考证》上庸郡下曰:“齐王即位,郡国多所置省,上庸(郡)再废,应在嘉平中,故高贵乡公甘露四年又分新城置上庸也。”(《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见《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1、2885页)按:姑作甘露四年(259年)又属上庸郡。 (6)《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上庸郡领有武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6页)清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3《梁州》上庸郡领有武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622页)而《宋书》卷37《州郡志三•梁州》上庸郡武陵县下曰:“《晋太康地志》、王隐并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48页)与之不同。 (7)《宋书》卷37《州郡志三•梁州》上庸太守领武陵令。(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47、1148页)《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梁州》上庸郡领有武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90页)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4《岐州》上庸郡领有武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22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郧阳府》竹山县武陵城:三国魏置武陵县,“晋、宋、齐、梁因之。”(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403页)而清《嘉庆一统志》卷349《郧阳府•古迹》武陵故城:三国魏置武陵县,“梁省”。(《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9册,16页)与之不同。 (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郧阳府》竹山县武陵城:三国魏置武陵县,“晋、宋、齐、梁因之,后周废。唐又置。”(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403页)按:据《隋书》卷29《地理志》序:“周氏初有关中,百度草创……及于东夏削平,多有省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07页)又《周书》卷6《武帝纪下》建德六年:二月北齐降。夏四月己巳,祠太庙。诏曰:“东夏既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