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新豐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新丰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nfe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90 to 50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18867 E 109.9407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新丰县(490年——501年)
南朝齐永明八年(490年)改武阳县置。属上庸郡。(1)治所在今湖北省竹溪县东南竹溪河下游东岸。(2)梁天监元年(502年)改为武陵县。(3)
注:
(1)《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梁州》上庸郡领有新丰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90页)按:据《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房州》上庸县:“萧齐武帝分上庸县地于此立新丰县,属上庸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7页)《太平寰宇记》卷143《山南东道二•房州》竹山县废上庸县:武陵“萧齐改为武阳县,梁改立新丰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5册,11页)按:据《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梁州》上庸郡同时领有武陵、新丰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91页)知《太平寰宇记》武阳系武陵所改,梁始改曰新丰者误。唯《元和郡县图志》不及初名武阳,当脱。《元和郡县图志》谓分自上庸,《太平寰宇记》谓此县乃“武陵故地是也。”似当《太平寰宇记》为是。《隋书》卷29《地理志上•房陵郡》上庸县:“梁曰新丰,西魏改焉。后周改曰孔阳。开皇十八年复曰上庸。”(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18页)按:《隋志》叙南朝沿革断是梁起,例步及宋、齐,此“梁曰新丰”者,但谓梁曰新丰耳,非谓至梁始曰新丰。当作萧齐析武陵县置武阳县,旋改曰新丰县。按:何时由武阳县改为新丰,未详。据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之《史料评说及齐政区建置表》下曰:萧梁子显撰《南齐书•州郡志》虽参阅了《元嘉计偕》、《永明三年户口簿》、《永明郡国志》等书,却仅略述建置,又不著户口及去京师、州道里。其断限亦不清楚,虽大要以永明八年为定,而附注建元、隆昌、延兴……中省置得失情况,却又为例不纯。(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371页)姑作南朝齐永明八年(490年)改新丰县。
(2)《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房州》上庸县:东至州二百五十里。萧齐武帝分上庸县地于此立新丰县,后魏改为孔阳县。“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孔阳县,仍移上庸县理于废孔阳县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7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9《郧阳府•古迹》新丰废县:“在竹溪县东。”(《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6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郧阳府竹溪县即今湖北省竹溪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7页)按:唐房州治即今房县,据《元和志》在今房县西二百余里;据《嘉庆一统志》应在今竹溪县东南。按其形势,姑作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竹溪河下游东岸,距堵水北岸(竹山县以西)不远处。
(3)《太平寰宇记》卷143《山南东道二•房州》竹山县废上庸县:“梁改立新丰县,又改为武陵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5册,11页)按:据《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梁州》上庸郡同时领有武陵、新丰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91页)则所谓“改”,以当时郡县省并常例推之,当系省新丰县而移武陵治于新丰故治也。是后武陵之名虽犹存,而汉以来之故治遂废。清《嘉庆一统志》卷349《郧阳府•古迹》武陵故城:“梁省”,(《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9册,162页)实乃是移,而非省也。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岐州》上庸郡领有武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22页)何时改未详,姑作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由新丰县改为武陵。而《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房州》上庸县:萧齐武帝分上庸县地于此立新丰县,后魏改为孔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47页)当有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