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夷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夷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l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80 to 56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69551 E 111.2900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宜都郡 Yidu Jun from 280 to 419
宜都郡 Yidu Jun from 420 to 56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夷陵县(280年——565年)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县置。为宜都郡治。(1)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2)东晋同。(3)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属宜都郡。(4)齐、梁同。(5)陈不改。(6)北周天和元年(566年)迁治。(7) 注: (1)《晋书》卷15《地理志下•荆州》宜都郡治。(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56页)《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宜都太守夷陵令:“汉旧县,吴改曰西陵,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旧。”(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20页) (2)《水经•江水注》:“江水出(西陵)峡。东南流,迳故城洲。洲附北岸,州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江水又东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北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杨守敬按:“在今东湖县东南。”(《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46、2847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50《宜昌府•古迹》夷陵故城:“在东湖县东,晋宋以前故城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30册,16页)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四•荆州府》彝陵州夷陵废县:“步阐垒,即今治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55页)步阐故城,即明彝陵州、清东湖县。又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宜昌府东湖县即今湖北省宜昌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9页)按:夷陵县治当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 (3)清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2《荆州》宜都郡治夷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613页) (4)《宋书》卷37《州郡志三•荆州》宜都郡治夷道县,领夷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19、1120页)姑作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夷陵县属宜都郡。而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8《湖广四•荆州府》彝陵州:“晋、宋、齐并为宜都郡,治彝(夷)道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53页)与之不同。 (5)《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荆州》宜都郡领有夷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74页)《梁书》卷28《裴邃传》:天监初,邃破魏军,“以功封夷陵县子,邑三百户”。(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2册,414页)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3《宜州》宜都郡领有夷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07页) (6)臧励龢《补陈疆域志》卷3《南荆州》宜都郡领有夷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65、4466页) (7)《隋书》卷31《地理志下》夷陵郡:“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后周改曰硖州。”治夷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89页)《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1《山南道》峡州:“周武帝以州居三峡之口,因改名硖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1054页)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3《荆湖北路•峡州•景物下》石鼻山:“《夷陵志》云:后周移峡州州治于此。”(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437页)据《周书》卷46《杜叔毗传》:高祖“赐田二百顷。寻除硖州刺史。天和二年(567年),从卫国公直南讨,军败为陈人所擒。陈人将降之,叔毗辞色不挠,遂被害”。(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3册,830页)当作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置硖州。按:硖州即峡州,其治即夷陵县治,姑作北周天和元年(566年)迁治。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