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陰城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阴城县 (simplified Chinese)

Yinche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54 to 63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46271 E 111.62382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襄阳郡 Xiangyang Jun from 577 to 582
襄州 Xiang Zhou from 583 to 606
襄阳郡 Xiangyang Jun from 607 to 618
襄阳郡 Xiangyang Jun from 619 to 620
襄州 Xiang Zhou from 622 to 63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阴城县(554年——633年)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为阴城县。属酂城郡。(1)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北岸“乾德故城”。(2)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属襄阳郡。(3)隋开皇三年(583年)属襄州,大业三年(607年)又属襄阳郡。(4)唐武德四年(621年)为酂州治,五年又属襄州。(5)贞观八年(634年)废入穀城县。(6)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襄阳郡领有阴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1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襄阳府》光化县阴城:汉置阴县,“西魏改曰阴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91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7《襄阳府•古迹》阴县故城:汉置县,“西魏改阴城。”又346卷《襄阳府表》:阴城县,西魏为酂城郡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8册,4;5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襄州》阴城县:“旧曰阴县,西魏改曰阴城。梁置酂城郡,北周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73页)据《周书》卷2《文帝纪下》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改置州郡及县。……凡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郡一百六,改县二百三十。”(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1册,34页)按:当作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为阴城县。而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7《京西南路•光化军》:“隋改阴曰阴城。”(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795页)与之不同。 (2)《太平寰宇记》卷145《山南东道四》光化军:“理乾德县。本襄州之阴城县地,后废为镇。故城在今穀城县北。”(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11页)清恩联修《襄阳府志》(二)卷5《舆地志•古迹》光化县:阴县故城在县西。汉置县,西魏改阴城,唐省。宋乾德二年于其地置乾德县。(《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光绪十一年刊本影印,362册,461页)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光化县舆图》在县西北汉水北岸有乾德故城。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襄阳府光化县在今湖北省光化县东北光化镇。(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7页)又宋穀城县,即今湖北谷城县。按:光化县现改为老河口市,其东北即光化镇。则阴城县治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北岸,其地正在穀城县北。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襄阳郡》阴城县:西魏置酂城郡,后周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1页)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7《京西南路•光化军》:梁置酂城郡,“西魏因之。后周废为县,属襄阳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795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5《山南下•襄州》襄阳郡领有阴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472、473页)据《隋书》卷29《地理志》序:“周氏初有关中,百度草创……及于东夏削平,多有省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07页)按《周书》卷6《武帝纪下》建德六年:二月北齐降。夏四月己巳,祠太庙。诏曰:“东夏既平,王道初被,齐氏弊政,余风未殄。”(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1册,102页)故作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废酂城郡,县属襄阳郡。 (4)《隋书》卷31《地理志下》襄阳郡:本置雍州,“西魏改曰襄州”。又在所治襄阳县下曰:“带襄阳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领有阴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1页)据《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为州。又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607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807、793、802页)当作开皇三年(583年)属襄州,大业三年(607年)又属襄阳郡。 (5)《旧唐书》卷39《地理志•山南东道》襄州:武德“五年,省酂州,以阴城、穀城二县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49、1550页)《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山南道》襄州穀城县:“武德四年以穀城、阴城置酂州,五年州废,二县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0页)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五•襄阳府》光化县下曰,酂州治阴城。(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91页)按:当作唐武德四年(621年)为酂州治,五年改属襄州。 (6)《旧唐书》卷39《地理志•山南东道》襄州:贞观八年,“又省常平入襄阳,省阴城入穀城。”(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50页)《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山南道》襄州穀城县:“贞观八年省阴城入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30页)按:当作唐贞观八年(634年)废入穀城县。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