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茌平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茌平县 (simplified Chinese)
Chip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316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51963 E 116.3405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茌平县(316年——555年)
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徙茌平县于今茌平县东南土城村(1),属平原国(2)。十六国前秦因之(3),后燕属平原郡(4)。北魏因之(5)。东魏因袭,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6)。
注:
(1)《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郓州卢县,茌平县城,“西临黄河,晋末为河水所毁,移理河北博州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60页)《太平寰宇记》卷13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3册,9页)所云晋末,当在西晋建兴末之四年。《续山东考古录》卷4《东昌府上·茌平县》:“《元和志》;‘汉茌平城西临黄河,晋末为河水所毁,移理河北博州界(晋无博州,据唐时言之。’按所徙未详。疑徙于石勒布鼓城,即后魏治所也。《读史方舆纪要》称‘徙于今治西三十三大里’,无据。”(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58页)按《魏书》卷106《地形志中》:平原郡茌平县,“治鼓城,有茌平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9页)所云“有茌平城”,即秦汉旧茌平县城,北魏已徙治于鼓城,即布鼓城,《续山东考古录》云“鼓城一曰布鼓城”,所谓“疑石勒布鼓城,即后魏治所也”,是也。《续山东考古录》王汝涛点注:“后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因县城圮于水,徙治布鼓城,即今茌平县城东南11公里郝集乡土城村。”(同上引书,同页)按云“北魏泰常八年徙”,无据,云徙于今茌平县东南土城村(《山东省地图集》,37页)则是。
(2)《晋书》卷14《地理志上》:平原国领有茌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3页)。
(3)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4《前秦》:平原国领县九,其一茌平(《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4143页)。
(4)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12《后燕》:平原郡领县九,其一茌平(《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4188页)。
(5)《魏书》卷106《地形志中》:平原郡领县四,其一茌平(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8页)。
(6)《隋书》卷30《地理志中》:茌平县,“后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073年,3册,847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8《河南下》:平原郡领有茌平县,北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751—752页)。《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茌平县之废,当在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