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鬲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鬲县 (simplified Chinese)

Ge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53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31432 E 116.3286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23 to 23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24 to 105
平原国 Pingyuan Guo from 106 to 120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121 to 146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147 to 147
平原国 Pingyuan Guo from 148 to 205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206 to 221
平原国 Pingyuan Guo from 222 to 225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226 to 264
平原国 Pingyuan Guo from 265 to 496
渤海郡 Bohai Jun from 497 to 531
安德郡 Ande Jun from 532 to 53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鬲县(23年——533年)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河平亭县复汉名鬲县,属平原郡(1)。治今平原县西北王村店(2)。东汉延平元年(106年)属平原国(3)。建光元年(121年)属平原郡(4)。建和二年(148年)又属平原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复属平原郡(5)。,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属平原国,七年(226年)复属平原郡(6)。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属平原国(7)。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属勃海郡,中兴二年(532年)属安德郡(8)。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迁治临齐城,即今陵县(9)。

注:
(1)《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新莽河平郡领河平亭县,河平郡之复汉名平原郡,河平亭复汉名鬲县,当在此时。
(2)《续山东考古录》卷2《济南府中·德州》:汉鬲县故城,在东南二十五里,“《州志》云:‘东南二十五里武家庄掘井,得城墙一段,即古鬲城。”王汝涛点注:“其遗址在今德州地区平原县驻地西北19公里王村店乡境内,详址待考。”(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98、99页)今平原县西北王村店(《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21—22页)
(3)《后汉书》卷55《平原怀王胜传》:“延平元年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7册,1810页)改为国后,鬲县属平原国。
(4)《后汉书》卷5《安帝纪》:建光元年,“贬平原王翼为安乡侯。”(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233页)同书卷55《平原怀王胜传》:“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安帝废之,国除。”(同上引书,7册,1810页)按永宁元年七月,改建光元年,然则建光元年废国为郡。
(5)《后汉书》卷55《河间孝王开传》:“建和二年,更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建安十一年,国除。”(同上引书,7册,1809页)按国除为郡,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魏冀州部三》:建安十一年,平原国除为郡,鬲县属平原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49—2850页)。
(6)《三国志》卷3《明帝纪》:“黄初三年为平原王。……七年夏五月,即皇帝位。”(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91页)按司马睿即皇帝位,还为郡。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魏冀州部三》:鬲县属平原国、郡(同上引书,3册,2849页)。
(7)《晋书》卷38《平原王干传》:“武帝践阼,封平原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19页)《晋书》卷14《地理志上》:平原国统县九,其一鬲县(同上引书,2册,423页)即泰始元年武帝践阼后为平原国,鬲县属之。
(8)《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安德郡,“太和中置,寻并勃海(郡),中兴中复”,其领鬲县,“二汉、晋属勃海(郡),后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65页)同书卷:勃海郡,“汉高帝置,世祖初改为沧水郡,太和二十一年复。”(同上引书,2464页)然则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属勃海郡,中兴二年改属安德郡。
(9)《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安德郡鬲县,“治临齐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65页)由此可见,其时县已非旧治,迁治于临齐城。考《水经注》卷5《河水》:屯氏别河南渎,“东北迳安德故城西,又东北迳临齐城南,始东齐未宾,大魏筑城以临之,故城得其名也。”(《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上册,450页)按《水经注》约成书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未言临齐城为鬲县治,然则鬲县迁治临齐城,当在正光以后,《魏书·地形志》是记录东魏武定时政区,可见东魏时鬲县治临齐城,今定于东魏天平元年,《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陵县》Y谓“后魏鬲县即今县治,《魏书·地形志》鬲县治临齐城”,王汝涛点注:“后魏景明三年(公元534年)移治临齐城,即今陵县城”(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24、125页),所言迁治时氏有差。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