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般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般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Ban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3 to 42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63599 E 117.9609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般阳县(23年——423年)
刘玄更始元年(23年)改济南亭县复汉名般阳县,属济南郡(1)。治今淄博市西南淄川区(2)。东汉建武十年(34年)改属齐郡(3),十一年(35年)属齐国(4)。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年)属齐国,景初三年(239年)属齐郡,嘉平六年(254年)属齐国(5)。西晋仍属齐国(6)。东晋属齐郡(7)。南朝宋元嘉元年(424年)徙治今临朐县东南般阳店(8)。
注:
(1)《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新莽乐安郡领济南亭县,乐安郡之复汉名济南郡,济南亭县之复汉名般阳县,当在此时。
(2)《元和郡县图志》卷11《河南道七》:淄州淄川县,“本汉般阳县也,属济南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309页)按唐淄川县,即今淄博市西南淄川区。《续山东考古录》卷2《济南府中·淄川县》:“般阳县,即今县治。刘宋移般阳于今临朐境。”(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69、71页)王汝涛点注:“般阳县,汉置县,治淄川,即今淄博市淄川区淄川城。刘宋移治临朐境,即今潍坊市临朐县城东南14公里盘阳乡驻地盘阳村。”(同上引书,70页)按即今淄博市西南淄川区。
(3)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三章《青州刺史所辖郡国沿革》第四节《齐郡(国)沿革》:《续汉书·郡国志》齐国领六城,“般阳县,《汉书·地理志》属济南(郡),则可知东汉该县由济南(郡)来属。又由济南郡(国)沿革可知,自建武十七年济南郡为国后,济南王获罪削地皆有记载,而独不言此般阳,且齐郡自建武十一年后亦已为国,不可能接纳济南之王子侯国,故颇疑般阳于建武十一年前即已由济南来属。”(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7页)按建武十一年,齐郡为国,当在此前之十年由济南郡改属齐郡。
(4)《后汉书》卷14《齐武王縯传》:建武十一年,“徙章为齐王”,永元二年,“复封无忌为齐王,是为惠王。立五十二年薨,子顷王喜嗣。立五年薨,子承嗣。建安十一年,国除。”(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53页)按建安十一年国除为郡。
(5)《三国志》卷4《魏志·齐王芳纪》:“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病甚,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嘉平六年九月,“遣芳归藩于齐,以避皇位。”(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117、128页)按景初三年齐王芳嗣皇位,齐国除为齐郡,嘉平六年归藩于齐,复为齐国,般阳县因而改隶,时属郡,时属国。
(6)《宋书》卷36《州郡志二》:齐郡般阳县,“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93页)按《晋书》卷15《地理志下》为“齐国”(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49页),从之。
(7)《宋书》卷36《州郡志二》:齐郡般阳县,“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49页)《魏书》卷106《地形志中》:齐郡盘阳县,“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2页)按“盘”、“般”字同,是东晋、南北朝时仍属齐郡,故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1《实州郡县第一》般阳县属齐郡(《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98页)
(8)《续山东考古录》卷17《青州府下·临朐县》:“刘宋盘阳县故城在东南二十五里,今盘阳店。”王汝涛点注:“遗址在今临朐县城东南14公里盘阳乡驻地盘阳村。”(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53、454页)今临朐县东南盘阳(《山东省政区图》,1959年),即是。又《太平寰宇记》卷19《河南道十九》:淄州淄川县,本汉般阳县,“晋省,宋元嘉五年,于此置贝丘县,属清河郡。”(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4册,3页)以上引《宋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所记,东晋、南北朝时仍存,《太平寰宇记》所云“晋省”,不确,但南朝宋元嘉初,般阳县已徙治今临朐县东南盘阳店,故元嘉五年仍得重于原般阳故城设置贝丘县,可无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