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平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平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Pingch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56 to 92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46348 E 116.9578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乐陵郡 Leling Jun from 556 to 582
沧州 Cang Zhou from 583 to 595
德州 De Zhou from 596 to 606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607 to 620
德州 De Zhou from 621 to 731
德州 De Zhou from 732 to 741
平原郡 Pingyuan Jun from 742 to 757
齐州 Qi Zhou from 828 to 82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昌县(556年——523年)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平昌县于今临邑县东北德平(1),属乐陵郡,北周因之(2)。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属沧州,十六年(596年)属德州(3)。大业三年(607年)属平原郡(4)。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德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德州,大和二年(828年)属齐州,三年还属德州(5)。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德平县(6)。

注:
(1)《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德平县,“本汉平昌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即汉理所,后汉改为西平昌,后魏永熙二年,又除西字,移于今县东南废平昌县城,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按唐宋德平县,即今临邑县东北德平,《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王汝涛点注:平昌县,“高齐天保七年,移治安德郡城,即今德州地区临邑县城北30公里德平镇。”(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06页)是也。
(2)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0《河北下》:乐陵郡平昌县,“后魏并置安德郡,北齐郡县并废。”其云:“《隋书·地理志》:平昌,后魏置东安郡,后齐废。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云:东安下脱德字。《魏书·地形志》沧州安德郡,领般、重合、重平、平昌四县,即此郡也。其加东字者,以别于冀州安德(郡)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980页)然则安德郡废于北齐。《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末保七年十一月,“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872年,1册,63页)据此,安德郡废于北齐天保七年,即于是年改属乐陵郡,《北周地理志》:乐陵郡领县三,其一为平昌(同盟上引书,下册,977—979页),从其说。
(3)《元和郡县图志》卷17《河北道二》:德州平昌县,“隋开皇三年属沧州,十六年改属德州。皇朝因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95页)《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
(4)《隋书》卷30《地理志中》:平原郡首县安德,“旧置平原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统县九,其一平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5页)即为大业三年之制。
(5)《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德州,“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后,置德州,领安德、般、平原、长河、将陵、平昌六县。……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德州”,领有平昌县,“大和二年,割属齐州,又还德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08—1510页)《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德州平昌县,“大和二年隶齐州,三年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8页)
(6)《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德平县,后魏永熙二年改西平昌县为平昌县,“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不载何时改。《读史方舆纪要》卷31《山东二》:济南府德平县,“五代唐改曰德平。”(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392页)当在后唐初之同光元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