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平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平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Pingch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56 to 92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46348 E 116.9578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昌县(556年——523年)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平昌县于今临邑县东北德平(1),属乐陵郡,北周因之(2)。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属沧州,十六年(596年)属德州(3)。大业三年(607年)属平原郡(4)。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德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德州,大和二年(828年)属齐州,三年还属德州(5)。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德平县(6)。
注:
(1)《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德平县,“本汉平昌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即汉理所,后汉改为西平昌,后魏永熙二年,又除西字,移于今县东南废平昌县城,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按唐宋德平县,即今临邑县东北德平,《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王汝涛点注:平昌县,“高齐天保七年,移治安德郡城,即今德州地区临邑县城北30公里德平镇。”(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06页)是也。
(2)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0《河北下》:乐陵郡平昌县,“后魏并置安德郡,北齐郡县并废。”其云:“《隋书·地理志》:平昌,后魏置东安郡,后齐废。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云:东安下脱德字。《魏书·地形志》沧州安德郡,领般、重合、重平、平昌四县,即此郡也。其加东字者,以别于冀州安德(郡)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980页)然则安德郡废于北齐。《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末保七年十一月,“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872年,1册,63页)据此,安德郡废于北齐天保七年,即于是年改属乐陵郡,《北周地理志》:乐陵郡领县三,其一为平昌(同盟上引书,下册,977—979页),从其说。
(3)《元和郡县图志》卷17《河北道二》:德州平昌县,“隋开皇三年属沧州,十六年改属德州。皇朝因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95页)《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
(4)《隋书》卷30《地理志中》:平原郡首县安德,“旧置平原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统县九,其一平昌(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45页)即为大业三年之制。
(5)《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德州,“武德四年,平窦建德后,置德州,领安德、般、平原、长河、将陵、平昌六县。……天宝元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德州”,领有平昌县,“大和二年,割属齐州,又还德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08—1510页)《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德州平昌县,“大和二年隶齐州,三年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8页)
(6)《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德平县,后魏永熙二年改西平昌县为平昌县,“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不载何时改。《读史方舆纪要》卷31《山东二》:济南府德平县,“五代唐改曰德平。”(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392页)当在后唐初之同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