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西平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西平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pingchang Xi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36 to 31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38022 E 116.88449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西平昌县(136年——315年)
东汉永和元年(136年)改西平昌侯国为西平昌县(1),治今临邑县东北德平西南前屯附近(2)。属平原郡(3)。建和二年(148年)属平原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属平原郡(4)。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属平原国,七年(226年)复属平原郡(5)。西晋泰始元年(220年)属平原国(6)。建兴四年(316年)废(7)。
注:
(1)《后汉书》卷78《宦者传·程昱》:顺帝立,封程昱为浮阳侯,王康为华容侯,王国为郦侯,黄龙为湘南侯,彭恺为西平昌侯,阳嘉元年,程昱卒,封养寿为浮阳侯,“四年,诏宦官养子悉听得为后,袭封爵,定著乎令。王康、王国、彭恺、王成、赵封、魏猛皆早卒。”(同上引书,9册,2518页)自彭恺封为西平昌侯后,直至阳嘉四年卒后,不再有封西平昌侯之记载,故永和元年后,已改置为县。
(2)《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德州平昌县,“汉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东三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10页)按唐平昌县,即今临邑县东北德平,五代唐改为德平县。《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汉平昌故城,在东南三十里。”与《旧唐书·地理志》记载相符,今临邑县东北德平东南古城(《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25—26页),乃汉代平昌侯国。《太平寰宇记》卷64《河北道十三》:德州德平县,“本汉平昌县,属平原郡。故城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即汉理所,后汉改为西平昌,后魏永熙二年,又除西字,移于今县东南废平昌县城,高齐天保七年,又移于今理。隋开皇三年改属沧州,十六年属德州。今为德平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3册,4页)后汉改为西平昌县,此既云“后魏永熙二年移于今县东南平昌故城”,实为还治西汉平昌旧址,《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平昌县,“治平昌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73页)即汉平昌城是也,故云故城,在县东南,非“县西南”,故前者之“西南”为“东南”之误,后汉改为西平昌侯国,治所随即移治于德平西南三十里,上引《太平寰宇记》所谓在今县西南三十里,“后汉改为西平昌”者也,《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后汉“西平昌县故城,在西南三十里,旧以为前汉平昌城,非。”(同上引书,103页)所说甚是。以此方位推考,约在今德平西南前屯(《山东省地图集》,1864年,25—25页)附近。
(3)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三章《青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第一节《平原郡(国)沿革(含乐陵郡)》:延平元年,平原郡为国,“祝阿、安德、湿阴、西平昌四县复由济南还属平原。”(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0—51页)《后汉书》卷5《安帝纪》:建光元年,“贬平原翼王为安乡侯。”(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233页)同书卷55《平原怀王胜传》:“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安帝废之,国除。”(同上引书,7册,1610页)按永宁元年七月,改建光元年,然则建光元年废国为郡。
(4)《后汉书》卷55《河间孝王开传》:“建和二年,更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建安十一年,国除。”(同上引书,7册,1809页)按国除为郡,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魏冀州部三》:建安十一年,平原国除为郡,领有西平昌县(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49—2850页)。
(5)《三国志》卷3《明帝纪》:黄初三年,“为平原王”,七年夏五月,“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91页)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魏冀州部三》:黄初三年为国,七年睿嗣位,还为郡,领有西平昌县(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49页)
(6)《晋书》卷14《地理志上》:平原国统县九,其一高唐(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23页)按平原郡改为平原国,当在西晋初之泰始元年。
(7)《魏书》卷106《地形志上》:安德郡平昌县,“二汉、晋属平原,后汉、晋曰平昌,后罢。太和二十二年复,属勃海。”(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473页)《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德平县》:西平昌县,“盖晋乱废也。”(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04页)然则废于西晋永嘉乱后之建兴末,当在建兴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