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臨邑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临邑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ny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55 to 96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92730 E 117.1569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临邑县(455年——960年)
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侨置(1),今济阳县西南大冯家附近(2)。属东魏郡。北魏已改置为实县(3)。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属济南郡(4)。隋开皇三年(583年)属齐州,大业三年(607年)属齐郡(5)。唐武德二年(619年)属谭州,贞观元年(627年)属齐州(6)。北宋建隆三年(962年)迁治今临邑县(7)。
注:
(1)(3)《魏书》卷106《地形志中》:“东魏郡,刘骏置,魏因之”,临邑县,“刘骏置,魏因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4—2526页)《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齐州临邑县,“宋武帝孝建二年立东魏郡,理台城,以临邑县属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78—279页)据此,乃南朝宋刘骏孝建二年侨置,北魏已成为实县。
(2)宣统《山东通志》卷35《古迹二》济阳县:“临邑县城,在县西南二十里。刘宋侨置县。”(商务印书馆影印,1915年,1册,1381页)以所记方位里距推考,约在今济阳县西南大冯家(《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25—26页)附近。
(4)《隋书》卷30《地理志中》:齐郡章丘县,“宋置东魏郡,后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3册,861页)考《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东魏郡之废当在此时。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8《河南下》:济南郡领县五,其一临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742—745页)即北齐废东魏郡后,临邑县即改属济南郡。
(5)《隋书》卷30《地理志中》:“齐郡,旧曰齐州”,附郭首县历城,“大业初置齐郡。”(同上引书,3册,861页)《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齐州,“隋开皇三年罢(济南)郡,以所领县属齐州。大业三年罢(齐)州,为齐郡”,临邑县,“隋开皇三年罢(济南)郡,临邑县属齐州。”(同上引书,上册,278—279页)
(6)《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齐州临邑县,“武德二年属谭州,贞观元年废谭州,属齐州。”(同上引书,上册,278—279页)《太平寰宇记》卷19《河南道十九》齐州临邑县载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4册,15—16页)
(7)《宋史》卷85《地理志一》:临邑县,“建隆元年,河决公乘渡口,坏城,三年,移治孙耿镇。”(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08页)《续山东考古录》卷3《济南府下·临邑县》引《宋史·地理志》文云:“建隆元年,河决公乘渡口,坏城,三年,移治孙耿镇。是也。但旧孙耿镇实在今济阳西南四十里(新孙耿镇在齐河)《太平寰宇记》,县已徙治,仍用旧文者甚多,……但《寰宇记》杂集群书而成,其山川古迹,往往一县而或用旧文,或据新志。如临邑县称‘古黄河在县南二十里’,考《元和郡县图志》:‘黄河在临邑北七十里。’孙耿镇南二十里,黄河从古所未经。而今县南之水小支河,正《水经注》河水故道。宋初稍南行,今土河,故以此为古黄河。据此,是太平兴国时,临邑即今治无疑。《通志》谓‘徙孙耿,不久又徙今治’,理或然也。……疑宋建隆三年即徙今治,改旧治为孙耿镇,而《宋史·地理志》有误,未可知也。”王汝涛点注:“公元962年北移今治,即今临邑县城。”(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1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