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東朝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东朝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Dongchaoyang X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6 to 41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7.01170 E 117.5265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东朝阳县(66年-420年)
东汉永平九年(66年)改朝阳县为东朝阳县,属平原郡(1)。治今邹平县西北码头乡东4·5公里甜水村(2)。建初八年(83年)改属济南国(3)。永兴元年(153年)属济南郡(4)。熹平三年(174年)复属济南国(5)。延康元年(220年)属济南郡(6)。三国魏正始七年(246年)属济南国(7)。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属济南郡(8)。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复改为朝阳县(9)。
注:
(1)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三章《青州刺史部所辖郡国沿革》第二节《济南郡(国)沿革》引《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康在国谋议不轨。事下考,有司举奏之,显宗以亲亲故,不忍穷竟其事,但削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此处隰阴,据上引钱大昕说,亦当作湿阴才是。东朝阳、西平昌二县在建武三十年时尚称朝阳、平昌,故可推知二县前加方位词,盖永平间事。”(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2页)今作永平九年改名。李文又云:永平年间,祝阿、隰阴、东朝阳、安德、西平昌五县属平原郡,“因祝阿等五县建武三十年时由平原来属(济南国),故此时当复削入平原(郡)无疑。”(同上引书,53页)今亦作永平九年东朝阳县由济南国改属平原郡。
(2)《太平寰宇记》卷19《河南道十九》齐州临济县:“朝阳城,汉县名,应劭曰:在朝水之阳。今县东四十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4册,20页)东汉永平年间改为东朝阳县。按唐及宋初临济县,即今章丘县西北临济村,则汉之朝阳县在章丘县临济村东四十里。《续山东考古录》卷1《济南府上·章丘县》王汝涛点注:朝阳县“遗址在今惠民地区邹平县码头乡东4·5公里甜水村村内。”(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2页)所述正与《太平寰宇记》记载合,码头乡,今有东码头、西码头(1964年《山东省地图集》,136—137页),县址在其东4·5公里甜水村。
(3)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三章《青州刺史所辖郡国沿革》第二节《济南郡(国)沿革》:建初八年,东朝阳等五县复来属济南国,“此由《后汉书·济南王安康传》所云‘建初八年,肃宗复还所削地’可知。”(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3页)
(4)《后汉书》卷42《济南安王康传》:“广立二十五年,永兴元年薨,无子,国除。”(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册,1433页)国除,济南为郡。
(5)《后汉书》卷55《河间孝王开传》:“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王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7册,1810页)是年复立为国。
(6)《后汉书》卷55《济南孝王开传》:“康薨,子贇嗣,建安十二年,为黄巾贼所害。子开嗣,立十三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同上引书,7册,1810页)按魏受禅于东汉末之延康元年十月(即220年11月),是年,济南国除为济南郡。
(7)《三国志》卷19《魏志·任城威王彰传》:黄初四年薨,子楷嗣,,“正始七年,徙封济南。”(北京,中华书局,1875年,2册,556—557页)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青州部》:济南国,“正始七年,任城王楷徙封此,复改为国。”(《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70页)
(8)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4:济南郡,“沅案:杜预庄公十年《左传注》:济南郡有平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48—3549页)知西晋初仍为济南郡,当在西晋初之泰始元年。
(9)《宋书》卷36《州郡志二》:济南郡朝阳县,“前汉曰朝阳,后汉、晋曰东朝阳。”济南郡序云:“《永初郡国》济南又有祝阿、于陵县,而无朝阳、平陵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94页)《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济南郡朝阳县,“二汉属,后汉曰东朝阳,后改。”(北京,中华书局,191974年),7册,2526页)皆不载何时改。由《宋书·州郡志》引《永初郡国》所云名“朝阳”,可见宋永初时已不称东朝阳,而称朝阳,其改名当在永初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