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菅縣 (traditional Chinese)
菅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a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154 to 31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98426 E 117.3308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菅县(前154年-315年)
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除菅侯国为县(1)。治今章丘县西北前营村(2)。属济南郡(3)。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乐安郡(4)。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属济南郡(5)。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属济南国,永兴元年(154年)属济南郡(6)。熹平三年(174年)属济南国。延康元年(220年)属济南郡(7)。三国魏正始七年(246年)属济南国(8)。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属济南郡(9)。建兴四年(316年)废(10)。
注:
(1)《汉书》卷15《王子侯表上》:“菅共侯罢军,齐悼王子,四年五月甲寅封,二年薨。六年,侯戎奴嗣,二十一年,孝景三年,反,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2册,430页)按景帝三年反诛后,除侯为县。
(2)《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齐州临济县:“本汉菅县,属济南郡。隋开皇六年,移朝阳县理于此,属齐郡,十六年改为临济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80页)《齐乘》卷4《古迹》:“菅城,章丘临济镇北。”(《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1册,583页)同书又载:“朝阳城,章丘北二十五里。汉初封华寄为朝阳侯,高齐废入章丘。隋复置,改曰临济,唐属齐州,宋咸平四年,复省入章丘,以其地为为临济镇,古城在镇东。”(同上引书,同页)据此,汉菅县,即隋朝阳县,其址在今章丘县北临济镇东北,《齐乘》云“在镇东”,或云“在镇东”,今临济村东北前营村(《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70页),颇疑“营”系“菅”字之讹。
(3)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九章《齐国沿革》第五节《济南国沿革》:“高帝六十年,齐悼惠王七郡有博阳无济南。文帝十六年,七齐有济南无博阳。两相对照知博阳郡即济南国之前身。博阳郡大约以郡治博阳得名。”(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107页)同书又云:“文帝三年,属汉为郡。十六年,以济南郡置国。立悼惠王子辟光为济南王。景帝三年,济南王反诛,国除为郡”(同上引书,108页)
(4)谭其骧《新莽职方考》:“乐安郡,汉济南郡”,”其文又云:元始五年,王莽更州名,“并稍增置郡县,迄于天凤元年(14年)总有郡一百二十五,今可考者一百一十六,县二千二百三。”(同上书,49页)济南郡之改为乐安郡当在元凤元年。(《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65页)
(5)《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一上》:更始元年(23年),光武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当在此时。
(6)《后汉书》卷42《济南安康王传》:“建武十五年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二十八年就国。……广立二十五年,永兴元年薨,无子,国除。”(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册,1431页)按国除为郡。
(7)《后汉书》卷8《灵帝纪》:熹平三年夏六月,“封河间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同上引书,2册,335页)同书卷55《河间孝王开传》: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间安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康薨,子贇嗣,建安十二年,黄巾贼所害。子开嗣,立十三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同上引书,7册,1810页)按熹平三年为国,刘开立十三年,是在延康元年,是年十月,即220年11月,汉献帝退位,魏受禅,国除为郡。
(8)《三国志》卷19《魏志·任城威王彰传》:黄初四年薨,子楷嗣,,“正始七年,徙封济南。”(北京,中华书局,1875年,2册,556—557页)是年为国。
(9)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卷4:济南郡,“沅案:杜预庄公十年《左传注》:济南郡有平陵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48—3549页)知西晋初仍为济南郡,当在西晋初之泰始元年。
(10)《魏书》卷106《地形志中》:“聊城,有菅城。”(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4—2525页)是北魏时菅县已废。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卷1《实州郡县》:济南郡县五(《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3599页),无菅县,则东晋时亦已废,此县疑废于西晋末,姑定于西晋建兴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