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平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平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Pingl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424 to 55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6.71219 E 117.52242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济南郡 Jinan Jun from 424 to 55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平陵县(424年-555年)

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东平陵县为平陵县(1)。治今山东章丘县明水镇西城角头(2)。属济南郡(3)。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4)。

注:
(1)《宋书》卷36《州郡志二》:济南郡平陵县,“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94页)《元和郡县图志》卷10《河南道六》:齐州全节县,“汉以为东平陵县,属济南郡,宋省‘东’字。后魏为东陵。”(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77页)按《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济南郡平陵县,“二汉、晋属,曰东平陵,后改。”(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26页)《读史方舆纪要》卷31《山东二·济南府》历城县:东平陵城,“汉置东平陵县”,“后魏亦置平陵县,仍属济南郡。”(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1363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8《河南下》从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743页)。则东平陵县改为平陵县,是在北魏时期,何时改名,史无记载,《元和志》谓南朝宋改平陵,北魏为东陵,恐不确。《资治通鉴》卷119《宋纪一》:永初三年(422年),魏主议发兵取洛阳、虎牢、滑台,“奚斤等急攻滑台,拔之”,“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叔孙建将兵自平原济河,徇青、兖”,“于是泰山、高平、金乡等郡皆没于魏,叔孙建等东入青州,司马爱之、季之先聚众于济东,皆降于魏”:景平元年(423年),“魏于栗磾攻金墉,癸卯,河南太守王涓之弃城走。魏主以栗磾为豫州刺史,镇洛阳”,“魏叔建入临淄,所向城邑皆溃。”(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8册,3750—3753页)东平陵之改名平陵,当在北魏攻取青、兖州后才可实行,故当在景平元年之后,姑定于景平二年(北魏始光元年,424年)。
(2)《齐乘》卷4《古迹》:“东平陵城,济南东七十里。古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汉为东平陵县。”(《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1册,582页)按济南,即今山东济南市。《续山东考古录》卷1《济南府上·历城县》王汝涛点注:“平陵邑,遗址在今济南市章丘县明水镇西13公里,济(南)|青(岛)公路北侧,今名为东平陵故城,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始建于西周末年,汉代又重修过。现存城墙系汉氏重修,南北长1900公尺,东西宽1900公尺,墙厚度8公尺,总面积361万平方公尺。现城墙犹存,城门遗址尚可辨认。”(济南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28页)按今章丘县西城角头,西与龙山镇相对(《山东省地图集》,1964年,70页)按,与《齐乘》所载及王汝涛所述相符,即是。
(3)《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济南郡,领县六,其一平陵(北京,中华书局,191974年,7册,2526页)
(4)《读史方舆纪要》卷31《山东二·济南府》历城县:东平陵城,汉置东平陵县,“后魏亦置平陵县,仍属济南郡,高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2册,1363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8《河南下》济南郡:平陵县,“北齐废。”(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下册,743页)二书皆不云北齐何年废,《北齐书》卷4《文宣帝纪》:天保七年十一月,“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63页)平陵县之废,当在此时。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