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南充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南充县 (simplified Chinese)
Nancho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37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81911 E 106.1058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南充县(598—1371年)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汉县名为南充县,属隆州。大业三年(607年)属巴西郡。①故治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东风(黄莲坝)处。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隆州。四年(621年)为果州治。③北宋因之。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因理宗潜邸,升果州为顺庆府,县为府治。④元至元四年(1267年)置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县为府治。十五年(1278年)复为顺庆府治。二十年(1283年)升为顺府路治。⑤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路为府,县为府治。同年即移今南充市治。⑥
注:
①《隋书》卷29《地理志上》:“巴西郡,梁置南梁、北巴州,西魏置隆州。……南充,旧曰安汉,置宕渠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第3册,824页)
②《清嘉庆重修一统志》第145册,卷394《顺庆府二·古迹》:“安汉故城,在南充县北。汉置。《华阳国志》:初平元年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颖建议,分巴为二郡,颖欲得巴旧名,故白益州牧刘璋,以垫江以上为巴郡,治安汉。建安六年改为巴西郡,徙治阆中。《隋书地理志》:巴西郡南充,旧曰安汉,置宕渠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名焉。《旧唐书地理志》:宋于安汉故城置南宕渠郡。隋改安汉为南充。《寰宇记》:后魏平蜀,于今州北三十七里石荀坝,置南宕渠郡,其县亦移就郡理。隋废郡。仍移县理安汉城,改为南充县,以古充国县为名。《旧志》:旧郡治在今城北五里北津渡。明洪武初徙今治。按:《明统志》:安汉城在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宕渠城在府城北四十里,即石荀坝。又有充国城,在府南三十五里。其说舛错,恐皆误。”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即今舞风(清泉坝)(95页)。今五十万分之一图作黄莲坝(舞风)。《四川省地图集》作东风(黄莲坝),今作故城在今南充市北五里东风(黄莲坝)处。
③《旧唐书》卷41《地理志四》:“果州,中,隋巴西郡之南充县。武德四年,割隆州之南充、相如二县置果州,因果山为名,又置西充、郎池二县。天宝元年为南充郡。乾元元年复为果州也。……南充,汉安汉县,属巴郡。宋于安汉故城置南宕渠郡。隋改安汉为南充。果山央县南八里。相如,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相如坪、有琴台。流溪,开耀元年析南充县于溪水置也。西充,武德四年分南充置,有西充山。郎池,武德四年分相如置。岳池,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初治思岳闻,开元二十年移治今所。”(第4册,1674页)《新唐书》卷40《地理志四》:“果州南充郡,武德四年析隆州之南充、相如置,大历六年更名充州。十年复故名。……县五:南充,相如,流溪,开耀元年析南充置,西充,武德四年析南充置,岳池,万岁通天二年析南充、相如置。”(第5册,1039页)
④《宋史》卷89《地理志五》:“”顺庆府,本果州,南充郡,……宝庆三年以理宗初潜之地,升府,隶剑南东路。端平三年兵乱。淳祐九年徙治青居山。……县三:南充,熙宁六年省流溪县为镇入焉。绍兴二十七年复为县。西充,流溪。”(第7册,2217页)
⑤《元史》卷60《地理志三》:“顺庆路,唐为南充郡,又改果州,又改充州。宋升顺庆府。元中统元年,立征南都元帅府。至元四年置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十五年复为顺庆。二十年升为路。……县二:南充,至元二十年并汉初入焉。西充,至元二十年并流溪旧县入焉。”(第5册,1439页)
⑥《明史》卷43《地理志四》:“顺庆府,元顺庆路,洪武中为府。领州二、县八:……南充,倚,北有北津渡,县旧治也。洪武中,徙今所。”(第4册,1028页)洪武中,不详何年。据《洪武实录》洪武十年五月戊寅有“顺庆府并云山、仪陇二县入蓬州”条,则十年前已改顺庆路为府。按洪武年始已有四川地,今姑作洪武五年(1372年)改路为府。洪武中徙今所,确年无考。《清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第144册,卷393《顺庆府一城池》:“顺庆府城,明洪武初筑。”今姑作洪武五年(1372年)移今南充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