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巫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巫县 (simplified Chinese)

W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77 to 27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09457 E 109.8892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南郡 Nan Jun from -277 to -207
临江郡 Linjiang Jun from -206 to -203
南郡 Nan Jun from -202 to -156
临江郡 Linjiang Jun from -155 to -149
南郡 Nan Jun from -148 to 12
南顺郡 Nanshun Jun from 13 to 22
临江郡 Linjiang Jun from 208 to 208
宜都郡 Yidu Jun from 209 to 209
宜都郡 Yidu Jun from 210 to 215
固陵郡 Guling Jun from 216 to 221
宜都郡 Yidu Jun from 222 to 259
建平郡 Jianping Jun from 260 to 279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巫县(前277—279年)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改楚郡为巫县,属南郡。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属临江郡。五年(前202年)复属南郡。景帝二年(前155年)复属临江郡。中二年(前148年)复属南郡。王莽天凤元年(13年)属南顺郡。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属南郡。①故治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中和。②后汉因之。③建安十三年(208年)属临江郡。④建安十四(209年)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县属之。⑤二十一年(216年)属固陵郡。⑥二十四年(219年)地入吴,是年吴又分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县属之。章武元年(221年)地入蜀,固陵郡当废,县属蜀固陵郡。二年(222年)二县地又入吴,巫县当属宜都郡。⑦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县为郡治。⑧晋太康元年(280年)移今巫山县治。⑨

注:
①《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名临江郡。五年复故。景帝二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复故。莽曰南顺。属荆州。……县十八:巫。”(第6册,1566页)《史记》卷5《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今中郡。”(第1册,213页)《水经》卷34《江水注》:“江水以东迳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水经注疏》本,282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今作秦昭襄王年(前227年)改巫郡为巫县,属南郡。王莽改制、更始复名,均有专门考证。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146册,卷398《夔州府二·古迹》:“巫县故城,在今巫山县东。《战国策》:苏秦说楚威王曰:南有巫郡。《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年取楚巫郡。《水经注》:巫县故城之巫郡,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旧唐书地理志》:巫县旧治巫子城。《寰宇记》:巫山县在夔州东南七十二里。故城在今县北。晋移于此。县本夔子熊挚所治。今多熊姓者。”《太平寰宇记》卷148:“夔州,云安郡,今奉节县。……巫山县,东南七十二里。《史记》云:秦昭王三十年伐楚取黔中巫郡,汉改为巫县,属南郡。故城在今县北。晋移于此,立建平郡。梁武帝废郡。隋加山字,县本夔子熊挚所治,县今多姓熊者。”(光绪金陵书局本)据上引《水经注》记载,巫县县城三面环山,南面临江,与今巫山县治相同,《寰宇记》谓晋前县治在县北者,大致在今巫山县北“中和”,其形势今县同。1991年编《巫山县志》卷宗30文物胜迹:“巫县县城遗址,古巫县县城,在今大昌镇,县治于晋初移今巫峡镇,以前系巫县县治成在地。”(549页)大误。
③《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南郡,秦置,……巫,西有白帝城。”(第12册,3479页)
④《晋书》卷15《地理志下》:“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第2册,454页)是巫县在枝江西,则属临江郡。
⑤《宋书》卷37《州郡志三》:“宜都太守,《太康地志》、王隐《地道》、何志并云吴分南郡立;张勃《吴录》云刘备立。按《吴志》,吕蒙平南郡,据江陵,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县。初权与刘备分荆州,而南郡属备,则是备分南郡立宜都,非吴立也。习凿齿云:魏武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为宜都。”(第4册,1119页)清洪亮吉撰谢钟英补注《补三国疆域志补注》:“习凿齿曰:魏武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刘备改为宜都。钟英按:《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孙权传》: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先主传》:定江南在领牧前。是改临江为宜都,系十四年事。洪氏从习凿齿作十五年,非也。”(《二十五史补编》本,3134页)
⑥《华阳国志》卷1《巴志》:“巴东郡,先主入益州,改为江关都尉。建安二十一年,以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六县为固陵郡。”(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本,71页。巴蜀书社,1984年)
⑦《三国志》卷55《吴志·潘璋传》:“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第5册,1300页)据《三国志》卷38《蜀志·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权遗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第4册,941页)是建安二十四年荆州地入吴,则权分宜都为固陵郡当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按: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固陵郡,《潘璋传》建安二十一年分宜都巫、秭归二县置。”(《二十五史补编》本,第3册,2948页)又云:“固陵郡,《吴志潘璋传》权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以璋为太守。考其时为建安二十一年。今考《华阳国志》,先主改巴东为固陵郡。是时宜都属先主,故以宜都之巫县移入固陵。二十四年关侯败后,巫县当入吴,还属宜都,故是
Copyright: 2025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