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廣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广都县 (simplified Chinese)

Guangd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663 to 1235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55265 E 103.9766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成都府 Chengdufu from 663 to 980
益州 Yi Zhou from 981 to 987
成都府 Chengdufu from 988 to 993
益州 Yi Zhou from 994 to 1058
成都府 Chengdufu from 1059 to 123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广都县(663-1235年)

唐龙朔三年(663年)别置广都县,属成都府。①故址在今四川成都市双流县东南十二里江安河西岸。②前蜀天复七年(907年)地入前蜀,属成都府。后蜀明德元年(934年)地入后蜀,属成都府③。北宋干德三年(965年)春,平后蜀,地入宋,仍旧制。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属益州。端拱元年(988年)复属成都府。淳化五年(994年)又属益州。嘉佑四年(1059年)复属成都府④。1236年蒙古占有四川地,省入双流县。⑤

注:
①《元和郡县志》卷31成都府广都县:“北至府四十二里。本汉旧县,元朔二年置。……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县。今广都县龙朔三年长史乔师望重奏置。”(中华书局本,下册,770页)《太平寰宇记》卷72益州广都县:“《蜀志》云汉元朔二年置。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唐龙朔三年长史乔师望奏析双流县,又置广都县于旧县南一十二里。”
②《元和郡县志》卷31成都府广都县:“北至府四十二里。本汉旧县,元朔二年置。……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县。今广都县龙朔三年长史乔师望重奏置。大塔山在县东四十里,有阿育王塔,因名。牛饮水在县西三里。”(中华书局本,下册,770页)《太平寰宇记》卷72益州广都县:“《蜀志》云汉元朔二年置。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唐龙朔三年长史乔师望奏析双流县,又置广都县于旧县南一十二里。”《清嘉庆一统志》卷385《成都府二古迹》:“广都故城有二:一在华阳县东南。汉置县,属蜀郡。晋永和中分置宁蜀郡,领广汉、广都、升迁、西乡四县。后周郡废。隋改广都县曰双流,而此城废。一在双流县东南,唐析置,属成都府,元省。……《续通典》唐广都县置于汉故县西南十二里。旧志:唐故城在双流县东南七里。按:《隋志》、《元和志》俱谓双流即汉广都。据《后汉书》章怀太子注,参考《岑彭、吴汉传》汉县当在府东南江北岸,但不知徙置于何时耳。《寰宇记》、《续通典》谓唐县在汉县南十余里,则汉县当在今双流县界。《明统志》谓汉城在唐县北十五里。晋城在县北十三里。未知何据。”按:据民国《双流县志》卷1山川:“新开江在治北二十五里,出江安堰迳温江入县界升平场迤东十里为牛饮水,至广都城西(今华阳中兴场)合府江。”证以地图,即今江安河。唐广都县在江安河西三里,则应今双流县东南十余里而非七里。旧志不确。此地与《元和志》谓“北至(成都)北四十二里”亦合。汉广都县已定于今双流县东南中兴场,则《续通典》谓唐县在汉县南十二里,不确,宋白仍以《寰宇记》谓“在旧县南十二里”而言。按此旧县当指晋县而非汉县,即今双流县治,则“南”当为“东南”为确。今姑定于今双流县东南江安河西岸“文星”一带。见《四川省地图集》,四川测验绘声绘色局出版,1981年。
③《新五代史》卷63《王建传》:天佑三年(906年)唐封王建为蜀王,次年907年王建称帝。史称前蜀。(第2册,787页)《新五代史》卷64《孟知祥传》:934年孟知祥在蜀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第2册,802-803页)《资治通鉴》卷266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九月巳亥,蜀王“即皇帝位,国号大蜀。”(18册,8685页)《资治通鉴》卷278后唐清泰元年(934年)正月,:“蜀将吏劝孟知祥称帝,巳巳,知祥即皇帝位于成都。”(第19册,9102页)《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自剑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第三册,714页)。
④《太平寰宇记》卷72益州领广都县。《元丰九域志》(上册)卷7成都府领广都县:并云“府南四十五里。”。(308页)《宋史》卷89《地理志五》:成都府广都县:“次畿。”(第7册,2211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干德三年(965年)春正月,平蜀。(第2册,146页)《宋史》卷89《地理志五》:“成都府……太平兴国六年降为州。端拱元年复为剑南西川成都府。淳化五年降为益州。……嘉佑五年复为府。”(第7册,2210页)《元丰九域志》卷7成都府:“唐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使,皇朝太平兴国六年降为益州,罢节度。端拱元年复为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使。淳化五年复为益州。嘉佑四年复升为府。六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华阳二县。”(上册,307页)按:《宋会要辑稿》第189册方域七之一:“嘉佑四年以益州路为成都府路。”(第八册)当同时改益州为成都府,故从嘉佑四年说。
⑤《元史》第1册卷2《太宗纪》: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冬十月,阔端入成都。诏招谕秦、巩等二十余州,皆降。”(35页)《明一统志》卷67成都府双流县:“元省广都县入焉。”(下册,1034页。三秦出版社影印本,1990年)1236年蒙古占有四川地,即作此年省入双流。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