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外黃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外黄县 (simplified Chinese)
Waihu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49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75629 E 114.9672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外黄县(前221--约498年)
约秦始王二十六年(221)置(1),属砀郡,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属梁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属陈留郡(2),永光三年(前41年)属济阳国,建昭五年(前34年)仍为属陈留郡(3)。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陈定郡,更始元年(22年)复属陈留郡(4),东汉同(5)。三国魏太和六年(232年)后属陈留国(6),西晋同(7)。十六国后赵属建昌郡,前燕、后秦、后秦等复属陈留郡(8),约北魏太和二十三(499年)废(9)。治今河南民权西北内黄集(10)。
注:
(1)史念海《秦县考》引《项羽纪》、《张耳传》、《彭越传》、《樊哙传》云秦县。(《禹贡半月刊》,1937年,7卷6、7合期,292页)
(2)《汉书》卷28《地理志下》: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陈留郡“武帝元狩元年置。”领有外黄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636、1559页)
(3)《汉书》卷14《诸侯王表》:定陶共王康,元帝子,永光三年三月立为济阳王,八年徙山阳。(2册,423页)按:济阳即原济川。
(4)《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制诏陈留大尹、太尉:其以益岁以南付新平;新平,故淮阳。以雍丘以东付陈定;陈定,故梁郡。以封丘以东付治亭;治亭,故东郡。以陈留以西付祈隧;祈隧,故荥阳。陈留已无复有郡矣。”(12册,4137~8页)谭其骧《新莽职方考》:陈留郡引《莽传》云“案事在天凤之后,兹编以天凤为断,故仍立此郡。(《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62页)按:《王莽传》此事列在天凤元年,据文意又似在元年后,惟具体不知何时,今统作此年改;王莽亡后复旧。
(5)《后汉书志》21《郡国志三》。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47页。
(6)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陈留郡,太和六年为陈留国。(《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54-5页)
(7)《晋书》卷14《地理志上》陈留国。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19页。
(8)《晋书》卷14《地理志上》兖州。(420页)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卷2后赵、卷3前燕、卷4前秦、卷5后秦。(《二十五史补编》,3册,4102、4124、4149、4161`页)
(9)《清嘉庆一统志》卷187《开封府二·古迹》:外黄故城,后魏废。(商务印书馆,1934年,《四部丛刊续编》69册)《魏书》卷106《地形志中》:梁州阳夏郡济阳,晋属陈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兴初罢,有外黄城。陈留郡小黄“真君八年并外黄,太和中复。”(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32页)卷38《刁雍传》:“延和二年,立徐州于外黄城。”(3册,866页)据上,一、延和二年(433年)在真君前,而真君八年(447年)明确仍有外黄县;二、太和中恢复小黄县,当自外黄析出,则外黄似尚未废;三、不知何时废县,今姑作太和末。
(10)《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汴州雍丘县“外黄故城,县东六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78页)《读史方舆纪要》卷47《河南二》:开封府杞县“外黄城,县东北六十里。”(北京,中华书局,2册,1982页)《河南省地名词典》:民权县内黄集“东有黄城(今孔梁寺),故名内黄,秦于此置外黄县。”(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385页)按:唐雍丘、明清杞县即今杞县,其东北六十里当在今民权县境(1929年析杞、睢县置),民权县西北有内黄集,位置相当,《河南省地名词典》之说,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