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江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江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angli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78 to 1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35044 E 112.1907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江陵县(前278年——13年)(钱林书编写)
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置,为南郡治。(1)治所即今湖北江陵县。(2)秦不改。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为临江国治,五年(前202年)为南郡治。景帝二年(前155年)为临江国治,四年为南郡治,七年为临江国治。中元二年(前148年)又为南郡治。(3)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名江陆县。(4)
注:
(1)《史记》卷5《秦本纪》: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13页)《太平寰宇记》卷146《山南东道五·荆州》江陵县:“秦昭王二十九年,白起伐楚取郢置南郡,分为江陵县。”(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6册,6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8《湖广四·荆州府》江陵县江陵城:“秦时改郢置江陵县于此,为南郡治。”(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33页)《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江陵县故城南。”杨守敬按:“秦置县,为南郡治。”(《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861页)又谭其骧《秦郡界址考》之《秦郡图》江陵县为南郡治。(《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12页)而《水经·江水注》曰:江水又东迳江陵县故城南,“汉景帝二年,改为江陵县。”全祖望以为“秦置南郡,即治江陵。……《注》非是。”(《水经注疏》,下册,2862页)王象之《舆地纪胜》卷64《荆湖北路·江陵府》江陵县:“《元和郡县志》曰:秦分郢为临江县,二县俱立。景帝三年改江阳县为江陵,以郢并之。”(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192页)杨宽《战国史》中《战国郡表》,据《水经·河水注》又谓秦南郡治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680页)均与之不同。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8《湖广四·荆州府》江陵县江陵城:今府治。秦时改郢置江陵县于此,为南郡治。汉亦为南郡治,后汉因之。……《城邑考》:郡城相传汉末关羽所筑,晋桓温增修之。明初因旧城改筑,嘉靖九年重修,周十八里有奇。(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33页)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荆州府江陵县治,即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3页)按:故江陵县治,当即今湖北省江陵县。而《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荆州江陵府江陵县:“汉县,南郡治所也。故楚都之郢城,今县北十里纪南城是也。后治于郢,在县东南。今治所,晋桓温所筑也。”(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52页)与之北同。
(3)《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八上》南郡:“秦置,高帝元年(前206年)更为临江郡,五年(前202年)复故。景帝二年(前155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前148)复故。”治江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6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南郡亦为秦郡,项羽分封诸侯时以之同长沙、黔中两郡置为临江国。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临江国除,南郡复故。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三月复以南郡置临江国封子阏;四年,临江王薨无后,国除为郡,七年十一月,复置临江国;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国除复为郡,此后南郡未再置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134、135页)据《史记》卷8《高祖本纪》汉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正义》:“孟康云‘本南郡,改为临江’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2册,365、367页)按:当作秦不改。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为临江国治,五年(前202年)为南郡治。景帝二年(前155年)为临江国治,四年为南郡治,七年为临江国治;中元二年(前148年)又为南郡治。
(4)《汉书》卷28下《地理志八下·南郡》江陵县:“莽曰江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6页)按:具体改名年代未详。据《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14年),“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又曰:郡有内郡、近郡、边郡,“合百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4137页)据此,姑作县在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