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吉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吉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606 to 96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40684 E 113.92281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吉阳县(606年——969年)(钱林书编写)
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京池县置。(1)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土桥店西南。(2)属安州。三年(607年)属安陆郡。(3)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安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安陆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属安州。(4)五代不改。(5)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废入孝感县。(6)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扬州》安陆郡吉阳县:西魏京池县。“大业初改县曰吉阳。”(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3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安州》吉阳县:梁置平阳县,“西魏改为京池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为吉阳,因县北吉阳山为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51页)
(2)《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安州》吉阳县:“本汉安陆县地,梁于此置平阳县,其故城今理是也。西魏改为京池县。隋大业二年改为吉阳,因县北吉阳山为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51页)《太平寰宇记》卷132《淮南道十·安州》孝感县废吉阳县:“在县北六十里。”(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4册,5页)明嘉靖《应山县志》卷上《山川》:“吉山,在治南五十里。有南、北二山,隋吉阳山在其南,遗址尚存。”(上海书店,1962年,55册,3页)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7《湖广·德安府》应山县吉阳城:“县东南九十里,萧梁置平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05页)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德安府应山县治,即今湖北省广水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3页)宋孝感县,即今孝感市。查清《湖北舆地图》之《安陆县舆图》在安陆县东北与应山县东南接壤处有吉阳山,其南近孝感县界处又有吉阳城,相当今土桥店西南。(《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篡委员会,武汉,1965年,30页),则吉阳县治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土桥店西南。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扬州》安陆郡吉阳县:“西魏改郡为董城,改县曰京池。后周置澴州,寻州郡并废。大业初改县曰吉阳。”安陆郡治安陆县下曰:“旧置安陆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93页)又《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安州:“宋武帝分江夏置安陆郡,后魏大统十六年改为安州。”领有吉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49、650页)据《隋书》卷29《地理志上》:“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为州。又卷28《百官志下》:“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罢州置郡,郡置太守。”(3册,807、793、802页)按:当作隋大业二年(606年)时属安州,三年(607年)属安陆郡。
(4)《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淮南道》安州:隋安陆郡。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为安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陆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安州。领有吉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81、1582页)按:《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淮南道》安州吉阳县下曰:“元和三年省入应山,后复置。”(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55页)未详,暂作因省入应山县时间短,故不予表示。
(5)《旧五代史》卷150《郡县志》淮南道有安州。(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6册,2012页)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7《湖广·德安府》应山县吉阳城:“隋大业初,改县曰吉阳,属安陆郡。唐仍属安州,宋开宝中,省入应山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05页)按:当作五代有吉阳县,仍属安州。
(6)《太平寰宇记》卷132《淮南道十·安州》孝感县:“皇朝开宝三年,并吉阳入焉。”(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24册,4页)又《宋史》卷88《地理志四·荆湖北路》德安府:本安州,“开宝中,废吉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4页)按:当作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废入孝感县。而《太平寰宇记》卷132《淮南道十·安州》孝感县废吉阳县下又曰:“皇朝开宝二年并入孝感县。”(24册,5页)《元丰九域志》卷6《荆湖北路》安州领有五县:“开宝二年省吉阳县入孝感。”(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上册,269页)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7《湖广·德安府》应山县吉阳城:吉阳县,“宋开宝中,省入应山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05页)均与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