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石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石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iy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08 to 27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77016 E 113.59525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石阳县(208年——279年)(钱林书编写)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吴置,为魏江夏郡治。(1)在今湖北应城市东南夹河口西南。(2)三国魏嘉平三年(251年)属江夏郡。(3)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名曲陵县。(4)
注:
(1)《宋书》卷36《州郡志二·司州》安陆太守安陆公相:“汉旧县,属江夏。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吴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06页)清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3《魏荆州部七·考证》荆州:“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击斩黄祖,遂得江夏南境。八月,刘琮举州降,荆州尽入于魏。”又江夏郡石阳:“今考《魏志·文聘传》魏武以聘为江夏太守。文帝初年,孙权自围聘于石阳。《通鑑》胡注云:魏武以聘为江夏太守,治石阳。是石阳久已入魏,以史事证之,疑吴立石阳,在破黄祖时。”(《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884页)按:据《三国志》卷55《董袭传》:“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291页)当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吴得江夏时置石阳县。八月即入魏,为魏江夏郡治。
(2)《水经·涢水注》:“涢水右得潼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北,东南流迳其县南,县治石潼故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守敬按:《宋志》江夏郡有曲陵县,本名石阳,吴立。在今应城县东南。(《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卷31,26472、2648页)今据杨守敬《水经注疏图》,(清光绪乙巳年,广文书局,185页)当在今应城市东南夹河口西南。(《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篡委员会,武汉,1965年,30页)而《读史方舆纪要》卷76《湖广二·黄州府》黄陂县黄城:县西二十三里有石阳城,亦名石梵。吴主权遣别将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获而还。江夏郡曲阳县,本名石阳……。(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51页)又清赓音布等修《德安府志》(一)卷1《地理上·沿革》应城县下引《应城县志》曰:“石阳,本三国吴置,故城在今汉阳、黄陂县。晋所置曲阳,则在今应城县。”(《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光绪十四年刊本影印,1970年,117册,53页)均与之不同。
(3)《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安州(治安陆县):江夏郡“吴理武昌。曹魏与晋俱理安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649页)又《三国志》卷27《魏书·王基传》:(嘉平中)荆州刺史王基,“表城上昶,徙江夏治之,以逼夏口,由是贼不敢轻越江”。(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册,752页)按:上昶即安陆。据清王履谦修《安陆县志》(一)卷2《建置沿革》曰:当是时江夏郡徙治安陆。(《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道光二十三年刊本影印,1975年,324册,127页)按:姑作魏嘉平三年(251年)江夏郡治安陆县,领有石阳县。
(4)《宋书》卷36《州郡志二·司州》安陆太守安陆公相:“汉旧县,属江夏。江夏又有曲陵县,本名石阳,吴立。《晋起居注》,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石阳曰曲陵。(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