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齊昌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齐昌县 (simplified Chinese)
Qichang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479 to 54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13756 E 115.32143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齐昌县(479年——549年)(钱林书编写)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改蕲阳县置。治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蕲水东岸。为齐昌郡治。(1)梁同。(2)北魏不改。(3)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徙治今蕲春县蕲州镇东北五十里、蕲河东岸。(4)
注:
(1)《水经·蕲水注》:“晋改为蕲阳县,县徙江州,置大阳戍,后(原文作‘从’。按:合校本作‘后’,杨守敬此后《疏》也作‘后’,当‘从’乃‘后’之误。)齐昌郡移治于此也。”守敬按:“《南齐州郡志》,豫州有齐昌郡齐昌县。《地形志》,北江州亦有之。《隋志》,蕲春旧曰蕲阳,梁改曰蕲水(据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卷8《蕲春郡》蕲春县下谓‘此五字衍文’。(《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864页),后齐改曰齐昌,置齐昌郡。始误以萧齐为高齐,而《元和志》因之。此《注》云后齐昌郡移治于此,是谓萧齐。北魏之齐昌郡治此也。”(《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658——2659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表》蕲州:南齐置齐昌县,为齐昌郡治。蕲阳县,南齐移治,因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3页)按:南齐蕲阳县改名齐昌的具体时间及所徙治地未详。姑作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蕲阳县改名齐昌县,为齐昌郡治。又据杨守敬《水经注图》,齐昌治即汉蕲春、晋蕲阳县治。(广文书局,184页)则齐昌县治,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蕲水东岸。而《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郢州》西阳郡领有蕲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77页)又民国张仲炘等撰《湖北通志》卷5《舆地志五·沿革二》蕲州:蕲春县,南朝宋大明八年属西阳郡。“齐因之。析置齐昌县为齐昌郡治”。(台湾,华文书局据民国十年重刊本影印,1967年,1册,147页)与之不同。
(2)《隋书》卷31《地理志下·蕲春郡》蕲春县:“旧曰蕲阳,梁改曰蕲水。”又在蕲水县下曰:“旧曰蕲春,梁改名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5页)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卷8《蕲春郡》蕲水县下谓:“按:汉蕲春已改于晋,以后并无置蕲春县事,不应有一蕲春为梁所改。且上云梁改蕲阳为蕲水。以今蕲州蕲水计之,相距只百里,不应有两蕲水县。考《宋志》,蕲水与希水同置,《南齐志》俱为左县,意梁时只此蕲水。上改蕲阳为蕲水五字为衍文,此八字更为驳文。《纪要》迁就其词,谓梁初曰蕲春,后复曰蕲水,亦为此《志》所误。(《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864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表》蕲州蕲阳县下,齐、梁为齐昌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3页)当南朝梁时仍是齐昌县,为齐昌郡治。
(3)《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北江州齐昌郡治齐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7册,2591页)
(4)《隋书》卷31《地理志下》蕲春郡:“后齐置雍州。”又在所治蕲春县下曰:“后齐改曰齐昌,置齐昌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5页)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附补遗》卷8《蕲春郡》蕲春县下谓:“罗为雍误。”(《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864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6《淮南》蕲州治齐昌下考称罗州不误。(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530页)按:故作北齐天保元年(550年)置罗州,治齐昌。又明甘泽《嘉靖蕲州志》卷3《城池》:“蕲州旧城即罗州城。……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癸亥,元兵据河西白云山设炮,临城守者惧,夜率其民保鸿宿洲以据之。安抚史王益迁麒麟山,创筑今城。”《古迹》曰:“罗州城在安平下乡,去今治五十里。北齐时筑。”又《坊乡》下曰:“安平下乡,在州东北五十里。”(《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55册,34、41、36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一·山川》白云山:“在蕲州西北五十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11页)按: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蕲州府治,即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41页)当在蕲州镇东北五十里处、蕲河东岸。其河西有白云山。按:姑作北齐天保元年(550年)齐昌县徙治今蕲春县蕲州镇东北五十里、蕲河东岸,为齐昌郡、罗州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