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邾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邾县 (simplified Chinese)

Zh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21 to 33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48668 E 114.84357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衡山郡 Hengshan Jun from -221 to -165
衡山国 Hengshan Guo from -164 to -123
衡山郡 Hengshan Jun from -122 to -122
江夏郡 Jiangxia Jun from -121 to 13
江夏郡 Jiangxia Jun from -121 to 13
江夏郡 Jiangxia Jun from 14 to 207
蕲春郡 Qichun Jun from 208 to 279
弋阳郡 Yiyang Jun from 280 to 289
西阳郡 Xiyang Jun from 290 to 33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邾县(前221年——338年)(钱林书编写)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为衡山郡治。(1)治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十里。(2)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为衡山国治。(3)元狩元年(前122年)又为衡山郡治。(4)二年(前121年)改属江夏郡。(5)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属蕲春郡。(6)三国不改。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属弋阳郡。(7)永熙元年(290年)改属西阳郡。(8)东晋咸康五年(339年)废。

注:
(1)《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邾县故城南,楚宣王灭邾,徙居于此,故曰邾也”。(《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909页)又《史记》卷7《项羽本纪》:项羽立吴芮“为衡山王,都邾”。《汉书》卷28《地理志八上》江夏郡领有邾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7页)史念海《秦郡考》谓邾,秦县。(《禹贡》半月刊,7卷,第6、7合期,297页)按:战国及秦汉间已有邾,虽未载明为县,但西汉初是县,故作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为县。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八年:“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284页)当作秦始皇二十六年衡山已为郡,郡治邾县。
(2)《括地志》:“故邾城在黄州黄冈县东南二十里。”(《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立吴芮“为衡山王,都邾”《正义》引。见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1册,319页)又《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迳邾县故城南。”杨守敬按:邾县故城“在今黄冈县西北十里”。(《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909页)按:唐中和五年前黄冈县即今新洲县,清黄冈县即今县。姑作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十里,即新洲县东南。而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6《湖广二·黄州府》黄冈县邾城下谓是黄州府城,即今黄冈县。(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43页)与之不同。
(3)《汉书》卷44《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孝文十六年(前164年):“上怜淮南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早夭,乃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7册,2144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四章《淮南国沿革》第二节《衡山国(含江夏郡)》:“文帝十六年,以衡山郡置国,立衡山王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47页)按:当邾县为衡山国治。
(4)《汉书》卷6《武帝本纪》元狩元年(前122年):“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册,174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四章《淮南国沿革》第五节《淮南、衡山、庐江国除以后之沿革》:“武帝元狩元年,衡山国、淮南国除为衡山郡、九江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53页)按:当邾县又为衡山郡治。
(5)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谓: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衡山国除为衡山郡。二年(前121年)“设立江夏郡。割衡山郡西部和南郡东部数县置,其领域如《汉志》所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53页)《汉书》卷28上《地理志八上·江夏郡》:江夏郡领有邾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7页)
(6)《后汉书志》第22《郡国志四》江夏郡领有邾县。(《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82页)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谓: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江夏郡一分为二,“其南境为孙权所据,以程普为江夏太守,治沙羡(《吴志·程普传》),当领有沙羡、……邾等九县(参见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卷八及杨守敬《补正》)。吴增仅以为邾县地处两郡境界,其时当弃为两界境上地,不确。《吴志·甘宁传》裴注引《吴书》曰:‘(苏)飞曰:吾欲白子为邾长。’此证是时邾县为黄祖所居。及祖败,邾县当入孙权之下。”(山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206页)又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卷7《考证》扬州蕲春郡曰:“今考《吴志》孙权、吕蒙、淩统诸《传》,建安十三年孙权击斩黄祖,遂得江夏南境,蕲春郡当即是时分江夏立。”(《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5页)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谓:“蕲春、邾县二县当在孙权初置蕲春郡时属焉。蕲春郡当依蕲春县而置,而邾县亦由上文知建安十三年时属吴之江夏,且其地在江北,毗邻蕲春,又结合上引《宋书州郡志》所载,故可断邾县属蕲春。”(1999年,207页)按:当作建安十三年(208年)邾县属蕲春郡。
(7)《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寻阳太守:“吴立蕲春郡,寻阳县属焉。晋武帝太康元年,省蕲春郡,以寻阳属武昌,改蕲春之安丰为高陵及邾县,皆属武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6页)当三国时仍有邾县,属蕲春郡。而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卷7《吴扬州部一》蕲春郡下不领邾县,当疑误。杨守
Copyright: 2025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