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玉沙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玉沙县 (simplified Chinese)

Yusha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1086 to 1277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98084 E 113.2855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复州 Fu Zhou from 1086 to 1235
复州 Fu Zhou from 1236 to 1277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玉沙县(1086年——1277年)(钱林书编写)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分监利县复置,属复州。(1)治所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北白沙。(2)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属复州。(3)蒙古至元十五年(1278年)徙治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4)

注:
(1)《宋史》卷88《地理志四·荆湖北路》江陵府监利县:“至道三年(997年),以玉沙县隶复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复州,以玉沙县入监利县,寻复其旧。”又《复州》玉沙县:“熙宁六年,又隶江陵府。元祐元年(1086年),与景陵皆复。”(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3、2194页)
(2)明嘉靖《沔阳志》卷6《提封下·古迹》江北城:“今监利东六十里有废县,去沔道里亦称是,当为宋玉沙故治。盖玉沙在沔阳、监利之间,故熙宁废玉沙属监利。”(《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书店,1982年,54册,6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77《湖广·沔阳州》玉沙废县:“宋玉沙旧县,在今州西南五十里。”(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285页)而清《嘉庆一统志》卷338《汉阳府一·古迹》玉沙古城:“在沔阳州东南。”(《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0页)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6《荆湖北路·复州·景物下》白沙水:有白沙口,梁置白沙院、乾德置玉沙县,盖取诸此。(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515页)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沔阳州舆图西南》,在州南偏东有小沙口,相当今洪湖市西北沙口镇。(《湖北省地图册》,湖北省测绘局,1990年,115——116页)其地在今监利东偏北,仙桃市沔城镇(沔阳州)东偏南(《纪要》作“西南”)。姑作宋玉沙县治此。后虽废后重置,未见迁治。
(3)《宋史》卷88《地理志四·荆湖北路》复州:“端平三年,移治沔阳镇。”治景陵县,领有玉沙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4页)明《嘉靖沔阳志》卷1《郡纪》:南宋理宗端平三年,“复州、景陵并徙治沔阳镇。以玉沙为附郭。”(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刻本景印,9页)明《万历承天府志》卷3《沿革》景陵县:五代晋天福元年改竟陵县曰景陵县。南宋端平三年并州徙沔阳镇。(《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72页)又清《嘉庆一统志》卷342《安陆府·建置沿革》天门县:景陵县,“宋熙宁六年州废,县属安州。元祐初仍置复州……端平三年,移州治沔阳,仍以县属焉。”(《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6册,3页)按:当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复州及景陵县徙治沔阳镇,复州当仍治景陵县。而言“以玉沙为附郭”、“仍以(景陵)县属焉”,则在蒙古至元十五年(1278年),景陵县治回故治以后,此有省略耳。
(4)《元史》卷59《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沔阳府:本复州,“宋端平间,移州治于沔阳镇。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五年升为沔阳府。”治玉沙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8页)明嘉靖《沔阳志》卷6《提封下·古迹》江北城:“元改沔阳府,以玉沙附郭,盖于是时始徙治江北耳。”(《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书店,1982年,54册,6页)清《嘉庆一统志》卷338《汉阳府一·古迹》玉沙故城:“在沔阳州东南,宋置县,元移治沔阳镇。”《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0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汉阳府沔阳州即今湖北省沔阳县西南沔城。(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5页)按:沔阳县今改为仙桃市,姑作玉沙县治在蒙古至元十五年(1278年)徙治今仙桃市西南沔城镇。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