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下雉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下雉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zhi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02 to 1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85108 E 115.4363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衡山郡 Hengshan Jun from -202 to -165
衡山国 Hengshan Guo from -164 to -123
衡山郡 Hengshan Jun from -122 to -122
江夏郡 Jiangxia Jun from -121 to 13
江夏郡 Jiangxia Jun from 14 to 1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下雉县(前202年——13年)(钱林书编写)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置,属衡山郡。(1)治今湖北阳新县东富池镇。(2)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衡山国。(3)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属衡山郡。二年(前121年)改属江夏郡。(4)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名闰光县。(5)

注:
(1)《史记》卷91《黥布列传》:汉五年(前202年)项籍死,天下定。“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8册,2603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之地图十:高帝五年——文帝六年《淮南国四郡示意图》中衡山郡领有下雉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49页)按:下雉县何时所置,未详。姑作汉高祖五年取其地时为县,属衡山郡。
(2)《水经注疏》卷35《江水注》:江水自蕲春来,东径琵琶山南,又东径望夫山南,又东得苦菜水口。“又西北径下雉县,王莽更名之润光矣。”守敬按:“在今兴国县东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927页)《宋本太平寰宇记》卷112《江南西道十一·兴国军》永兴县:“故下雉县,在今县东山路六十里,今无基址。”(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194页)按:永兴即今阳新。清《嘉庆一统志》卷336《武昌府二·古迹》下雉故城:“在兴国州东南。汉置县。……《州志》今州东昌平乡下洋有下雉潭。”(《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4册,2页)又潘新藻《武汉市建置沿革》谓汉下雉县治,据《湖北舆地记》即今兴国之富池口。(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202页)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清武昌府兴国州县即今湖北阳新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5页)今阳新县东有富池镇(《湖北省地图册》,湖北省测绘局,1990年,87——88页),当即富池口,在县东直线距离四十余里。姑作下雉县治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富池镇。
(3)《汉书》卷44上《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孝文十六年(前164年):“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而立厉王三子王淮南故地,三分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7册,2144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谓:“衡山国当以故淮南衡山郡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47页)
(4)《汉书》卷6《武帝纪》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安、衡山王赐谋反,诛。”(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1册,174页)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谓:武帝元狩元年,衡山国除为衡山郡。二年(前121年)“设立江夏郡。割衡山郡西部和南郡东部数县置,其领域如《汉志》所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53页)《汉书》卷28上《地理志八上·江夏郡》:江夏郡,领有下雉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7、1568页)
(5)《汉书》卷28下《地理志八上·江夏郡》下雉县:“莽曰闰光。”(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册,1568页)按:具体改名年代未详。据《汉书》卷99中《王莽传中》:天凤元年(14年),“郡县以亭为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文也”。又曰:郡有内郡、近郡、边郡,“合百二十有五郡。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12册,4136—4137页)据此,姑作县在天凤元年改名。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