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阜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阜陵县 (simplified Chinese)

Ful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87 to 21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10369 E 118.35818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下邳国 Xiapi Guo from 87 to 125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阜陵县(87—212年)

东汉章和元年(87年)复置阜陵国。阜陵侯国复为县属之。①治所在今安徽全椒县东十五里。②永熹元年(145年)阜陵国除,县复属九江郡。建和元年(147年)复置阜陵国,县属之。建安十一年(206年)阜陵国除,县还属九江郡。③建安十八年(213年)废。④


①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章和元年(87年)复置阜陵国。……今复侯阜陵王,增封四县,并前为五县,以阜陵下湿,徙都寿春。”(221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其五县为阜陵、寿春、成德、逡遒、合肥。“《后汉书质帝纪》载:(永熹元年)秋七月庚寅,阜陵王代薨,无子,国绝。建和元年桓帝立勃逎侯便亲为(阜陵怀王)恢嗣,是为恭王。”……阜陵国暂绝之时,其所领寿春等五县当还属九江郡。……建安十一年阜陵国除。……其原领之县理当还属九江郡之中。”(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222—223页)“章和元年,复置阜陵国。《后汉书章帝纪》云:(章和元年八月),复封阜陵侯延为阜陵王。(永熹元年)秋七月庚寅,阜陵王代薨,无子,国绝。建和元年桓帝立勃逎侯便亲为(阜陵怀王)恢嗣,是为恭王。”……阜陵国暂绝之时,其所领寿春等五县当还属九江郡。……建安十一年阜陵国除。(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222—223页)
②《晋书》卷15《地理志下》:淮南郡阜陵“汉明帝时沦为麻湖。”(第2册,460页)《后汉书》卷2《明帝纪》:“(永平)十六年,……秋七月,淮阳王延徙封阜陵王。”章怀太子注云:“阜陵,县名,属九江郡,故城在今滁州全椒县南。”(第1册,120页)《清嘉庆一统志》第44册,卷131《滁州直隶州古迹》:“阜陵故城,在全椒县东十五里。……汉置县。文帝八年封淮南王子安为侯国。……《晋书志》:阜陵县,汉明帝时沦为麻湖。晋属淮南郡。寻废。章怀太子曰:阜陵故城在全椒县南。《寰宇记》:在(全椒)县西南十八里(按:应作八十里),汉县废城。《舆地纪胜》:地名赤土岗,高一丈四尺。”《太平寰宇记》卷129滁州全椒县:“阜陵故城在县西南八十里,汉县废城。”(光绪金陵书局本)据上述,则西汉时阜陵,在东汉明帝时沦为麻湖,后迁治于全椒县东十五里处。今查光绪《江南安徽全图》今和县西近含山县界有麻湖,约当今和县西、含山县东接界的张公南烟墩凹、裴家凹一带(见《安徽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距全椒县约八十里大体相合。汉明帝时何年沦为湖,不详。按:《舆地纪胜》卷42《淮南东路》滁州古迹:“阜陵城,在全椒县东十五里,地名赤土堽,高一丈四尺。《寰宇记》云:汉废县地。《九域志》云:汉侯邑也。”明万历42年《滁阳志》卷9古迹:“阜陵城在(全椒)县东十五里,有阜陵王墓。”《清嘉庆一统志》第44册,卷131《滁州陵墓》:“阜陵王墓,在全椒县东十五里。阜陵王,光武帝子延也。其冢高大,旁即阜陵城。”据《后汉书》卷42《阜陵质王延传》:“立五十一年薨,子殇王冲嗣。永元二年,下诏尽削除前班下延事。”(第5册,1445页)阜陵王质,建武十五年(39)封淮阳公,至永元一、二年(89、90年)薨。其墓当在阜陵县境内,则阜陵县迁治至全椒县东十五里,应在永元元年(89年)前。《后汉书》卷42《阜陵质王延传》:“章和元年……今复为阜陵王,增封四县,并前为五县。以阜陵下湿,徙都寿春。”(第5册,1445页)按此谓“阜陵下湿”,是尚未沦为麻湖,然已不堪居住矣。今作迁于该年(章和元年,87年)。《晋志》谓明帝时沦为湖,可能是明帝时地势下陷之迹象已见,后世误传之故。
③见①。
④《三国志》卷47《吴志孙权传》:“建安十八年,……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第5册,1118页)《宋书》卷35《州郡志一》:“淮南太守……武帝元狩元年,复为九江郡。……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不居者各数百里,此诸县并在江北淮南,虚其地,无复民户。吴平,民各还本,故复立焉。”(第4册,1033页)其时江淮间郡县皆废。阜陵县当亦是。
Copyright: 2025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