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懷寧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怀宁县 (simplified Chinese)

Huaini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405 to 1216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63035 E 116.5672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熙州 Xi Zhou from 583 to 606
同安郡 Tong'an Jun from 607 to 620
舒州 Shu Zhou from 621 to 741
同安郡 Tong'an Jun from 742 to 756
盛唐郡 Shengtang Jun from 757 to 757
舒州 Shu Zhou from 758 to 1195
安庆府 Anqing Fu from 1196 to 1216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怀宁县(405—1216年)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复于旧皖县城置晋熙郡、怀宁县。①治所即今安徽潜山县(梅城镇)治。②宋、齐、梁因之。③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地入北周。仍为晋熙郡治。④隋开皇元年(581年)晋熙郡废,县改属熙州。大业三年(607年)县改属同安郡。均为州郡治。⑤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舒州,为州治。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属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舒州。⑥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舒州升为安庆府。县为府治。⑦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县城移治皖口镇,即今怀宁县东北山口镇。⑧


①《宋书》卷36《州郡志二》:“晋熙太守,晋安帝分庐江立。……怀宁令,晋安帝立。”(第4册,1075页)《太平寰宇记》卷125舒州怀宁县:“本汉皖县。魏正始二年孙权遣诸葛恪屯皖县城以伺边隙。四年司马懿攻皖,恪退屯柴桑。永嘉乱后遂废。晋安帝复于旧县改置怀宁县。”(光绪金陵书局本)《舆地纪胜》卷46《淮南西路》:安庆府怀宁县:“沈约《宋志》云:晋安帝立怀宁县,以为晋熙郡治。齐梁因之。”(第2册,1856页)晋安帝何年复置怀宁县,无考。按据《资治通鉴》卷113《晋纪》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平桓玄。次年改元义熙元年(405年),帝还建康。(第8册,3581页)今作该年为复置怀宁县、晋熙郡。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6册,卷110《安庆府二古迹》:“怀宁旧城,即今潜山县治。汉置皖县。”
③《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晋熙郡领怀宁县。(第1册,250页)洪齮孙《补梁疆域志》:“晋熙郡,《宋志》晋安帝立。《梁书侯景传》任约、卢晖略攻晋熙郡。杀鄱阳世子嗣。领县三:怀宁。”(《二十五史补编》第4册,4380页)
④《陈书》卷5《宣宗纪》:“(太建)十一年(579年)……十二月乙丑,南北兖、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郡,并自拔还京师。谯、北徐州又陷。自是淮南之地尽没于周矣。”(第1册,95页)王仲荦《北周地理志》:晋州“晋熙郡治怀宁。”(上册,545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⑤《隋书》卷31《地理志下》:“同安郡,梁置豫州,后改曰晋州,后齐改曰江州,陈又改曰晋州,开皇初曰熙州。”“怀宁,旧置晋熙郡,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置同安郡。”(第3册,876页)“开皇初”作开皇元年(581年)。
⑥《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舒州,下。隋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领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五县。……天宝元年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二月,改盛唐郡。乾元元年复为舒州。”“怀宁,汉皖县地,晋於皖县置怀宁县。晋置晋熙郡。隋改为熙州,又为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以怀宁为州治。”(第5册,1582页)
⑦《宋史》卷88《地理志四》:“安庆府,本舒州,……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为府。端平三年,移治罗刹洲,又移杨槎洲。景定元年,改筑宜城。”(第7册,2184页)《舆地纪胜》卷46《淮南西路》:“安庆府……又以宁宗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升安庆府府额省剳在庆元元年)今领县五,治怀宁。”(第2册,1856页。中华书局影印惧盈斋本)
⑧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卷2《沿革》:“怀宁,嘉定间县移皖口。景定间始迁附郭与郡同治。”《清嘉庆一统志》第36册,卷110《安庆府二古迹》:“怀宁旧城,即今潜山县治。……《旧志》:南宋为安庆府治。端平三年(1236年),元兵入安庆,寻引去。时以城去江远,控御为难,乃徙治罗刹洲,而故城遂废。元至治三年(1323年),始复分怀宁县之清朝、玉照二乡,于故城置县,名曰潜山。”“宜城,即今府治。……《景定建康志》:宜城者,雁汊对岸一要害处。吴魏相距时,尝设疑城于此,其后讹疑为宜。……《怀宁县志》今县东门外有宜城镇。杨槎洲在县西南,罗刹洲在贵池县界。”道光五年《怀宁县志》卷1《沿革》:“怀宁之名,自晋始立。其治皆在潜山。宋嘉定十年(1217年)黄幹知安庆府,移治于盛唐湾,乃今治也。”民国《怀宁县志》卷1《四境沿革考》:“怀宁治自晋迄宋皆在今潜山。《南畿志》:县本随府迁于宜城,即今治。《府志》:嘉定间,自潜移县皖口。景定间始迁附郭,在大龟山之阳,盛唐山之麓东,占隋同安、唐桐城县地。南境临江,雁汊、磨盘洲错入东流界,东境隔江盈字洲错入贵池界,故不得专以汉皖县言今怀宁也。”“嘉定十年黄幹知安庆府,至则金人已破光州,乃请诸朝,自怀宁移府治建城於盛唐湾宜城渡之阴,怀宁亦移治皖口,以宜城旧为桐城境故也。端平元年会蒙古破金主於蔡州,金亡。三年蒙古入淮西,复移罗刹洲,又移杨槎洲。景定元年沿江制置使马光祖复筑宜城,怀宁始迁附郭即今治也。”由此可知,怀宁县城于嘉定十年(1217年)迁治皖口镇。《清嘉庆一统志》36册,卷110《安庆府古迹》:“皖口镇在怀宁县西十五里,皖水入江之口也。亦名山口镇。”旧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