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碭山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砀山县 (simplified Chinese)

Sha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598 to 122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4.42788 E 116.34025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徐州 Xu Zhou from 598 to 606
彭城郡 Pengcheng Jun from 607 to 620
亳州 Bo Zhou from 829 to 832
亳州 Bo Zhou from 1141 to 1221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砀山县(598-1221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置,属宋州(1)。治今安徽砀山县(2)。大业三年(607年)属梁郡(3)。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宋州(4)。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为辉州治(5)。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属单州(6)。北宋因之(7)。金兴定五年(1221年)废(8)。

注:
(1)《隋书》卷30《地理志中》:“梁郡,开皇十六年置宋州。”领砀山县,“后魏置,曰安阳。开皇十八年改名焉。”(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6页)《元和郡县志》卷7《河南道三》:宋州砀山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大业二年改属宋州。”(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180——181页)二书所记改属宋州年代同,今从《隋志》。
(2)清《嘉庆一统志》卷101《徐州府·古迹》:砀县故城,在砀山县南,“以安阳置砀山县,又非魏之砀邑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33册,2页)则隋改置砀山县,非北魏之砀县,已改移它地。《读史方舆纪要》卷29《〈江南十一》砀山县:砀县故城,在今县东三里,“唐宋以来因之。故砀县治,唐宋以来因之,金兴兴定中,圯于河,迁虞山南保安镇。”(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311页)按明清砀山县,即今砀山县,即隋开皇十八年改安阳县置砀山县迁治于此,县治东三里,就在今县城。
(3)《隋书》卷30,地理志中》:梁郡宋城县:旧置梁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又置郡。”领砀山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36页)。同书卷3《炀帝纪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同上引书,1册,67页)则大业三年县属梁郡。
(4)《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39——1440页。
(5)《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三》:“单州,唐末以宋州之砀山,梁太祖乡里也,为置辉州,已而徙治单父。后唐灭梁,改辉州为单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740页)《太平寰宇记》卷14《河南道十四》单州:“朱梁开平初于单父县置辉州,后唐同光二年改辉州为单州。”砀山县:“梁升为辉州。”(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3册,13、15页)据上所引,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升砀山县为辉州,《寰宇记》单州云“于单父县置辉州”,不可信。
(6)《太平寰宇记》卷14《河南道十四》:单州,“后唐同光二年改辉州为单州。”州领砀山县,“梁升为辉州,仍为赤县,又并入单父,移理于此。后唐同光二年复旧。”(同上引书,3册,13、15页)《旧五代史》卷150《郡县志》:“砀山县,后唐同光二年二月,敕:砀山县,伪梁创为辉州,并单州后,理所于辉州。今宜却属单州,其辉州依旧为砀山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6册,2014页)
(7)《宋史》卷85《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1页。
(8)《元史》卷58《地理志一》:砀山县,“金为水荡没,元宪宗七年(1257年)始复置县治。”(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367页)不载何年荡没迁治。《读史方舆纪要》卷29《江南十一》:砀山县,“砀县故城,在今县东三里,故砀县治,唐宋以来因之。金兴定中,圯于河。”(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311页)清《嘉庆一统志》卷100《徐州府·建轩沿革》:砀山县,”金兴定元年,改属归德府,五年属永州,寻为水圮,县废。”(《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33册,3页)据此,砀山县废于兴定五年(1221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