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漣水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涟水县 (simplified Chinese)
Lianshu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5 to 127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76637 E 119.2612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涟水县(585-1270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属海州(1)。迁治今江苏涟水县(2)。大业三年(607年)改属东海郡(3)。唐武德四年(621年)为涟州治,贞观元年(627年)属泗州,总章元年(668年)属楚州,咸亨五年(674年)改属泗州(4)。五代吴、南唐属楚州,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为涟水军治(5)。熙宁五年(1972年)复隶楚州,元祐二年(11087年)复为涟水军治,仍隶楚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直隶京师之军(6),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仍为县,属楚州(7)。金皇统元年(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入金,属海州(8)。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入宋(9)。三十二年(1162年)又建为涟水军治,绍定元年(1228年)复为县,属宝应州,端平元年(1234年)复建为涟水军治,景定三年(1262年)升为安东州治(10)。元至元八年(1271年)废县入州(11)。
注:
(1)《元和郡县图志》卷9〈河南道五〉:涟水县,“宋明帝于此置东海郡,又于城北置襄贲县属焉。后魏改为海安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县属海州。五年,改襄贲为涟水县,因县界有涟水,故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232页)
(2)按自隋开皇五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即移治于今涟水县,故唐宋至明清诸志皆不载涟水县之迁徙。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东海郡领涟水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1页)按《隋书》卷3《炀帝纪上》: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同上书,1册,67页)海州改为东海郡,即在是时。
(4)《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45页。
(5)《太平寰宇记》卷17《河南道十七》:涟水军,“理涟水县。本楚州涟水县也。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十二月建为涟水军。”涟水县,“唐总章元年改属楚州,咸亨五年还泗州,自后又隶楚州,至皇朝建军。”(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4册,13、15页)按《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道五》,涟水县属泗州,《新唐书》卷38《地理志二》,涟水县仍属泗州,则至唐末,涟水县并未改隶,疑是五代杨吴时改属楚州,南唐因之,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于县建为涟水军。
(6)《宋史》卷88《地理志四》:“元祐二年,复为涟水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81页)。按《宋会要·方域》六之十一:建炎四年,“诏,楚州涟水军虽有军额,自来只差知县,隶楚州,势力单弱,可令依旧额,更不隶楚州。”(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8册,7411页)可知元祐二年之涟水军,并未直隶京师之军,建炎四年始直隶京师。
(7)《宋史》卷88《地理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81——2182页。
(8)《金史》卷4《熙宗纪》:皇统元年(1141年)秋,“以书让宋,宋复书乞罢兵,宗弼以便宜划淮为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册,77页)乾隆《淮安府志》卷2《建置》:“《金史志》,皇统元年,都元帅宗弼与宋约,,以淮水中流为界,海、泗二州属金。”(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1册,135——136页)是时淮水以北的涟水入金,属海州,《金史》卷25《地理志中》:海州,“涟水县,本涟水军,皇统二年降为县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册,611页)
(9)《宋史》卷127《魏胜传》: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人将南侵,“北渡淮,取涟水军。”(北京,中华书局,1876年,33册,1不记其沿革(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7页)。《元史》及它志皆不及涟水县之废年,姑定于至元八年(1272年)。
(10)《宋史》卷45《理宗纪一》:景定三年(1262年)二月,“诏改涟水为安东州。”(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3册,880页)
(11)《元史》卷59《地理志二》淮安路领有安东州,不载涟水县,《读史方舆纪要》卷23《江南四》;安东县,“景定初,改安东州,治涟水县,元省县,以州属淮安路。”(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2册,1035—1036页)明、清诸书同,今姑作元至元八年(12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