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高郵縣 (traditional Chinese)
高邮县 (simplified Chinese)
Gaoyou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201 to 22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79071 E 119.43733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高邮县(-201-223年)治所(王文楚编写)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属东阳郡,(1)。治今江苏高邮市(2)。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属广陵郡,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属广陵国,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属广陵郡,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属广陵国(3)。新莽天凤元年(14年)属江平郡(4)。刘玄更始元年(23年)仍属广陵郡(5)。东汉永平元年(58年)属广陵国,十年(67年)复属广陵郡(6)。三国魏黄初五年(224年)废(7)。
注:
(1)《汉书》卷28《地理志下》:广陵国领有高邮县(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六册,1638页)不记何年置。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二章《吴国沿革》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以东阳、鄣郡、吴郡置荆国封刘贾,时东阳郡领有《汉书·地理志》广陵国之四县,即有高邮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34、36页)。则高邮县置于汉高帝六年。
(2)清《嘉庆一统志》卷97《扬州府·古迹》:“高邮废县,今(高邮)州治,汉置县。”(《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32册,2页)按清高邮州,即今高邮市。
(3)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二章《吴国沿革》: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东阳、鄣二郡置江都国”,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江都国除,“为广陵郡”,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以广陵郡部分地置广陵国”,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广陵国除为郡”,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复置广陵国”,仍领高邮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34——35页)
(4)谭其骧《新莽职方考》,《长水集》,人民出版社,上册,68页。其文又云:元始五年,“稍增置郡县,迄于天凤元年(14年),总有郡一百二十五,今可考者一百一十六,县二千二百三,今可考者一千五百八十五。”(同上引书)则广陵国改为江平郡,在新莽天凤元年。
(5)《后汉书》卷1《光武纪上》:更始元年(23年),“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册,10页)江平郡之复名广陵郡,当在此时。
(6)《后汉书》卷21《续汉书·郡国志三》:广陵郡领有高邮县(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2册,3461页)。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第四章第五节《广陵郡(国)沿革》:永平元年,广陵郡为国,十年,复为郡(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81——82页)。
(7)《宋书》卷35《州郡志一》:高邮县,“三国时废。”(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54页)不载何年废。《三国志》卷51《吴书·孙韶传》:为广陵太守,孙权称尊号,为镇北将军。韶为边将数十年,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216页)据此曹魏时滨长江沿岸已不设郡县。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卷2《徐州》:“广陵郡,黄初中徙治淮阴。”引《通鉴》胡注云:“魏之广陵徙治淮阴,汉之广陵废而不治。”又引《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五年(224年),文帝幸广陵,临江叹曰,吴有人云云,知是时广陵已还旧治矣(即指广陵县),至六年(225年),则云幸广陵故城,曰故城者,别乎新治而言。据此推求,则广陵(郡)徙治当在黄初五年文帝初到广陵改易将守时也。”(《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3册,2869页)则黄初五年时,广陵郡已徙治淮阴,滨江之高邮县已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