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索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索县 (simplified Chinese)

Suo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02 to 13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9.11698 E 111.89574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长沙国 Changsha Guo from -202 to -158
长沙郡 Changsha Jun from -157 to -156
长沙国 Changsha Guo from -155 to -62
武陵郡 Wuling Jun from -61 to 13
建平郡 Jianping Jun from 14 to 22
武陵郡 Wuling Jun from 23 to 46
武陵郡 Wuling Jun from 47 to 133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索县(前202-133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西汉置。⑴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⑵属长沙国。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属长沙郡。景帝二年(前115年)属长沙国。约宣帝元康后,属武陵郡。⑶约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属建平郡。⑷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复属武陵郡。⑸东汉阳嘉三年(134)改名汉寿县。⑹

⑴《汉书》卷28上《地理志第八上》武陵郡有索县,但无具体设置年代,现暂作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待详考。
⑵嘉靖《常德府志》卷3《古迹》:“空笼城,府东北八十里,名空笼,相传为常德旧城,今为居民田。”(上海古籍出版社,《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56册)
嘉庆《清一统志》卷365《常德府二》:“索县故城,在武陵县东北六十里。汉置县,后汉改曰汉寿。……《明统志》:今为汉寿乡。《府志》:崆笼城,即古汉寿城旧址也。”(第135册,第1页)
《湖南省志(修订本)》第二卷《地理志》:“常德县在西汉时为临沅、索二县地。东汉改索县为汉寿县。(见《汉书?地理志》)荆州剌史治此。(见《后汉书?郡国志》)光绪《湖南通志》卷二十三引明杨嗣昌《渐水诗并序》:‘今武陵县东北四十里有崆笼城,古汉寿县城也。其地仍名汉寿乡,城堑犹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第651页)
《湖南古今地名辞典》:索县,“西汉高帝置。清吕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谓,县有索水,因水纳称。属武陵郡。治所在今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乡城址村。”(湖南出版社,第281页)
按:《湖南古今地名辞典》之《常德市市区地名图》有崆笼城,在断港头西南,当即《湖南省普通地图集》之城子。
⑶《汉书》卷53《长沙定王传》:“子剌王建德嗣,宣帝时坐猎纵火燔民九十六家,杀二人,又以县官事怨内史,教人诬告以弃罪,削八县,罢中尉官。”(北京,中华书局,第8册,第2427页)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10章《长沙国沿革》:“宣帝时,剌王建德有罪削八县(《汉书?长沙定王传》)。此八县史籍不详其名,估计削于元康元年之后。因为《汉志》南郡高城侯国与长沙国之间尚隔着武陵郡的索、孱陵、临沅三县,长沙国不能越此三县而有高城,故可推测大约在分封高城侯国后,三县方削入武陵。另外五县推测为:华容、州陵、艾县、耒阳、便县。华容与州陵《汉志》皆南郡属县,纬度与高城差不多,《汉书?诸侯王表?序》云:‘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华容、州陵二县地颇近汉水,或可与波阳之阳冥合;艾县志属豫章郡,在长沙王子侯国建成以西北,建成既本长沙地,艾县亦可能原属长沙;耒阳与便县地望在阴山侯国之南,而该侯国至元帝时才别属桂阳(详下),因此,耒阳和便县必定在阴山侯国之前已先属桂阳。”(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24页—125页)又:“宣帝中,得长沙国削三县:临沅、索县、孱陵。”(第128页)
据此,暂定在西汉昭帝元康之后的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待详考。
⑷东汉?班固:《汉书》卷28上《地理志上》:“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中华书局,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校点本,第6册,第1594页)
⑸据统一考证。
⑹《续汉书?郡国四》:“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刺史治。”(北京,中华书局,《后汉书》第12册,第3484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