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湘陰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湘阴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angyin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953 to 113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8.60332 E 113.01879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岳州 Yue Zhou from 953 to 953
朗州 Lang Zhou from 954 to 962
岳州 Yue Zhou from 963 to 992
潭州 Tan Zhou from 993 to 1130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湘阴县(953-1130年)治所(傅林祥编写)

后周广顺三年(953),迁治今湖南汩罗市驻地城关镇南川山坪镇湖鼻山东麓。⑴北宋初属鼎州,乾德二年(964)属岳州。淳化四年(993)改属潭州。⑵南宋绍兴初,受杨么起义影响,迁治赤竹城。⑶


⑴嘉靖《长沙府志》卷4《建置纪》:“湘阴县治,古县治居白乌潭,去县南二十里。后周广顺三年,许可从以大理评事摄县事,迁今治,即罗县东白茅村。宋绍兴郡人胡昭以运干摄县事,迁县治于赤竹城。知县李植仍复今治。”(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37册,第94页)
稍后成书的嘉靖《湘阴县志》卷1:“今治即罗之白茅村。绍兴初,避杨么,又迁于南十七里赤竹城。绍兴五年再迁今治。”(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38册,第476页)
康熙《长沙府志》卷1《建置》同嘉靖《长沙府志》。(同上,第257页)
按:据此,后周广顺三年,湘阴县有过迁徙。按所引资料,迁治的地点,即明清湘阴县治所,亦即今治。如此,则与“即罗县东白茅村”有矛盾。因罗县故治即罗子国城城遗址,在今汩罗市区北5公里处,有古器物出土,已为定论。白茅村又在罗县东,与今湘阴县治根本不可能在同一处。自清光绪《湘阴县图志》起,多将今汩罗市南白茅城遗址作故罗县的“白茅村”。惟白茅城亦不在罗县故治东,而在罗县故治南,与上述引文也有矛盾。因此,上述引文“迁今治,即罗县东白茅村”一句,疑有误。如果改作“迁今治东,即罗县白茅村”,则地理方位与今相近,没有大的矛盾。《县志》不言周广顺三年迁治之事,只云“今治即罗之白茅村”,而没有说明代的沿所即周广顺三年的“今治”。
嘉庆《清一统志》卷355《长沙府二》:“湘阴故城,在今湘阴县西北。……隋唐湘阴县城,在今县南二十里白乌潭。五代周广顺三年,迁今治。宋绍兴初,迁治赤竹城。五年,复迁今治。”(《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32册,第2页)此说,只是简化明人记载,看似简洁明了,实际并未有新证据,亦未解决问题。
据此,很难得出明代的县治即后周广顺三年所迁的“今治”。
又:嘉靖《湘阴县志》卷一录有明监察御史李廷龙《记》:“邑在春秋□为罗子国,汉唐更置靡常,至宋徙今治。”(同上,第476页)。是明代人认为至宋才徙今治。
光绪《湘阴县图志》卷1《舆图水道图》:“《宋史》:绍兴五年,李植知湘阴县事,立县治。明李廷龙《城池记》亦云:至宋徙今治。今治实始于宋。《府志》称五代许可崇迁今治,即罗县白茅村。今胡鼻山北有白茅城遗址,许可崇实迁此,《府志》误以当今治耳。(案:《九域志》湘阴县潭州东北,正与白茅城相值,今县在长沙北逶西。)
裴淮昌主编《湖南古今地名辞典》:“川山坪,汩罗市川山坪镇人民政府驻地。在汩罗市区南23公里玉池山西北。……西2.5公里有五代时湘阴县治白茅城遗址。东北4.5公里有南朝梁湘滨县治城江城遗址。”(湖南出版社,第241页)又:“白茅城遗址……在汩罗市川山坪镇湖鼻山东麓。为五代周湘阴县故城。城呈不规则六角形。城墙、城门豁口、护城河今尚可辨。”(同上,第243页)
据此,周广顺三年“迁今治”之说出自明代记载,较难成立。而宋始迁今治,亦出自明人之说。清代发现的白茅城,虽无文献直接证明其为后周的城池,但也不能否定。现暂从清光绪《湘阴县志》之说,以白茅城为后周广顺三年开始的湘阴县治。待详考。
⑵元?脱脱:《宋史》卷88《地理四》:“淳化四年,以衡山、岳州湘阴并来隶。”(中华书局,1977年校点本,第7册,第2199页)又:“湘阴,中。乾德二年,自鼎州隶岳州,俄而来隶。”(同上)
⑶明嘉靖《湘阴县志》卷上:“今治即罗之白茅村。绍兴初,避杨么又迁于南十七里赤竹城。绍兴五年,再迁今治。”(《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38册,第476页)。
按:暂作绍兴元年(1131)迁治。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