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績谿縣 (traditional Chinese)
绩溪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xi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67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07777 E 118.5841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绩溪县(767—1911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唐大历二年(767年)分歙县地置。①故治即今安徽绩溪县治。②五代吴、南唐属歙州。③宋初因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县属之。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徽州为徽州路,县属之。⑤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县属之。吴元年(1367年)复改兴安府为徽州府,县属之。⑥清因之。⑦1912年裁府留县,属安徽省。⑧,
①《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歙州绩溪:“永徽五年分置北野县,后改为绩溪。”(第5册,1596页)《新唐书》卷41《地理志五》:歙州绩溪:“本北野,永徽五年析歙县置,后更名。”(第4册,1067页)据此则绩溪为北野之改名。然《元和郡县志》卷28《江南道四》:绩溪县:“本梁大通元年於此置梁安县,武德中废。大历二年刺史长孙全绪奏分歙县置,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下册,688页)《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歙县:“废北野城在县北二十五里。永徽五年睦州清溪县女陈硕贞作乱,而县人蒋宝举兵应之。事平,遂置县于五合山上以镇之。至大历五年废。”同书歙州绩溪:“县则歙之华阳古镇。梁大同元年置为梁安县。唐武德中废。至永泰二年宣州旌德贼王万敌入寇其地,贼平,置县,以界内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回转屈曲,并流离而复合,谓之绩溪,县因名焉。”(光绪金陵书局本)两书言之凿凿,则北野置在前,绩溪置在后,大历二年至五年间两县并存。淳熙《新安志》卷3歙县沿革:“唐永徽五年析歙置北野,永泰二年析歙置绪溪。北野至大历中废。”永泰无二年,当亦指大历初,《两唐书》绩溪为北野之改名说,不可从。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古迹》:“绩溪故城,今县治。《寰宇记》:县治即歙之华阳古镇也。”
③《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歙州先后属吴、南唐。(第3册,726页)
④《太平寰宇记》卷104歙州:“领县六:……绩溪县。”(光绪金陵书局本)《宋史》卷88《地理志四》:“徽州,上,新安郡……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县六:……绩溪。”(第7册,2187页)
⑤《元史》卷62《地理志五》:“徽州路,上。唐歙州。宋改徽州。元至元十四年升徽州路。……绩溪,中。”(第5册,1500页)
⑥《明史》卷41《地理志一》:徽州府:“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州府。领县六……绩溪,府东北。”(第4册,929页)
⑦《清嘉庆一统志》第37册,卷112《徽州府一?建置沿革》:“本朝初属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属安徽省。……绩溪县,在府东北六十里。”
⑧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23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