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旌德縣 (traditional Chinese)
旌德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ngde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765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29103 E 118.5387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旌德县(765—1911年)治所(邹逸麟编写)
唐永泰元年(765)年置。属宣州。①故治即今安徽旌德县治。②五代吴、南唐属宣州。③北宋因之。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因孝宗潜邸升宣州为宁国府,县属之。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宁国府为宁国路,县属之。⑤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宁国路为宁国府,县属之;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宁国府为宣城府,县属之;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宣城府为宣州府,县仍属之。吴元年(1367年)仍曰宁国府,县属之治。⑥清因之。⑦1912年废府留县,属安徽省。⑧
①《元和郡县志》卷28《江南道四》:宣州“旌德县,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秦分太平置旌德县。”(下册,658页)〈太平寰宇记〉卷103宣州旌德县“本汉泾县地。唐初为太平县地。永泰初以兵寇初平,尚储戎器,此土征赋或有不供者,因聚而为盗。以其山谷深邃,舟车莫通,不坐城邑,无以镇抚。遂割太平县九乡以置焉。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又按《续会要》云:旌德县即宝应二年析太平县置。”(光绪金陵书局本)《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宣州“旌德县,宝应二年二月析太平县置。”(第5册,1603页)《新唐志》同。《清嘉庆一统志》第39册,卷115《宁国府一?建置沿革》:旌德县:“按旌德县之置,《新旧唐书地理志》、欧阳忞《舆地广记》俱云宝应二年析太平置。《元和志》云永泰初置。乐史《太平寰宇记》两存其说。考宝应无二年,其二年即广德元年也。又阅一年,为永泰元年。李吉甫著书在当时,自可据,今从之。”、今从《元和志》说作永泰元年(765年)。
②《清嘉庆一统志》第39册,卷116《宁国府二?古迹》:“旌德旧县,即今旌德县治。……《县志》:县旧无城。元至正末红巾贼犯县治,焚毁殆尽。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奴直入县治。嗣后始议创筑。”今安徽旌德县治。
③《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吴南唐有宣州。(第3册,726页)
④《宋史》卷88《地理志四》:“宁国府,本宣州,……乾道二年,以孝宗潜邸,升为府。……领县六:……旌德。”(第7册,2187页)
⑤《元史》卷62《地理志五》宁国路:“唐为宣州,……宋升宁国府。元至元十四年,升宁国路总管府。……县六:……旌德。”(第5册,1499—1500页)
⑥《明史》卷40《地理志一》:宁国府:“元宁国路,……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宁国府。辛寻年四月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吴元年四月仍曰宁国府。……领县六……旌德。”(第4册,927页)丁酉年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辛丑年为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丙午年为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吴元年为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⑦《清嘉庆一统志》第39册,卷115《宁国府一?建置沿革》:“旌德县,在府城南二百二十里。。……明属宁国府。本朝因之。”《清史稿》卷59《地理志六》宁国府:“领县六:……旌德。”(第8册,2011页)
⑧内政部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简表》23页,商务印书馆,1947年。
③《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吴南唐有宣州。(第3册,7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