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崇仁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崇仁县 (simplified Chinese)
Chongren Xia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89 to 1911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75564 E 116.0615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崇仁县(589-1911年)治所(钱林书编写)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山县置,属抚州。(1)治所即今江西崇仁县。(2)大业三年(607年)属临川郡。(3)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属抚州,天宝元年(742年)又属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抚州。(4)五代不改。(5)宋同。(6)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抚州路。(7)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属抚州府。(8)清不改。(9)1912年废府,县属江西省。(10)
注:
(1)《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临川郡:“平陈,置抚州。”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江南西道》抚州崇仁县:“隋平陈,改巴山为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607页)按:隋平陈在开皇九年(589年),当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巴山县置崇仁县。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6《江西四·抚州府》崇仁县:南朝梁为巴山县地,属巴山郡。隋郡县俱废,改置崇仁县于此,属抚州。唐宋因之。宋祥符间,有城周不及一里,后废。盖县治瞰溪,难施板筑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41页)又清谢胤璜等纂修《崇仁县志》(一)卷2《创设志上》:“县治本宋、元、明址。”(《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康十二年刊本影印,1989年,848册,381页)按:据牛平汉《清代政区沿革综表》谓,清崇仁县即今崇仁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180页)则故崇仁县治,即今江西崇仁县。
(3)《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临川郡临川县曰:“旧置临川郡。平陈郡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郡。”(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按:隋平陈为抚州,大业三年当复为临川郡,仍领有崇仁县。
(4)《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江南西道》抚州:武德五年(622年)置抚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抚州。均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607页)
(5)《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第三,梁、唐、晋、汉、周五代均有抚州,先后分属吴、南唐。(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册,727页)又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111《十国地理表上》吴、南唐有抚州,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4册,1591页)
(6)《宋史》卷88《地理志四·江南西路》抚州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90页)
(7)《元史》卷62《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抚州路:抚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抚州路总管府。”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511页)
(8)《明史》卷43《地理志四·江西》抚州府:“元抚州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1361年)正月为临川府,寻曰抚州府。”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61页)《明实录》(一)《明太祖实录》卷10:壬寅年(元至正二十二年即公元1362年)乙卯月,“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建昌路为肇庆府,未几皆复其旧。”(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25页)按:据《明太祖实录》,乙卯月改抚州路为临川府,又复为抚州路。则临川府存在时间不足一月,故图上不见。
(9)《清史稿》卷66《地理志十三·江西》:抚州府领有崇仁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8册,2160、2161页)
(10)郑宝恒《民国时期政区沿革·北京政府时期》江西省豫章道临川县:“本旧抚州府附廓首县,1912年10月裁府留县。”府废,崇仁县当属江西省。(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