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巴丘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巴丘县 (simplified Chinese)

Baqi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00 to 59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55369 E 115.14728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庐陵郡 Luling Jun from 200 to 590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巴丘县(200-590年)治所(钱林书编写)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分石阳县置,属庐陵郡。(1)治所即今江西峡江县。(2)三国、二晋不改。(3)南朝宋、齐、梁、陈同。(4)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废入新淦县。(5)

注:
(1)《三国志》卷54《吴书·周瑜传》:孙策“还定豫章、庐陵,留(瑜)镇巴丘”。(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260页)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7《江西·临江府》峡江县巴邱城:“孙吴分石阳县置巴邱县是也。按:汉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下豫章,留周瑜镇巴邱。”(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76页)清吴增僅撰、杨守敬補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証》卷7《吴扬州·廬陵郡》第一格廬陵郡领有巴邱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1页)而清乔大椿等修《峡江新志》(一)卷1《疆域志·沿革》谓:“吴后主分新淦、石阳置巴邱。”(《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影印,1986年,836册,65页)与之异。按:故作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分石阳县置巴丘县,属廬陵郡。
(2)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87《江西·临江府》峡江县巴邱城:“即今县治。旧志:在新淦县南八十里峡江之东,孙吴分石阳县置巴邱县是也。”(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676页)清乔大椿等修《峡江新志》(一)卷1《疆域志·沿革》: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新淦之六乡二十四都置峡江县,去巴邱镇一里,诈即故镇建。”(《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影印,1986年,836册,66页)按:相距一里,当作同城。据牛平汉《清代政区沿革综表》谓,临江府峡江县,即今峡江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181页)则故巴丘县治,即今江西峡江县。
(3)清吴增僅撰、杨守敬補正《三国郡县表附考証》卷7《吴扬州》:廬陵郡领有巴邱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3册,2941页)又《晋书》卷15《扬州·廬陵郡》领有巴丘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62页)
(4)《宋书》卷36《州郡志二·江州》:廬陵郡领有巴邱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89页)。《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江州》:廬陵郡领有巴丘县。(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1册,261页)清洪齮孙《补梁疆域志》卷2《江州》:廬陵郡领有巴邱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391、4392页)清臧励和《补陈疆域志》卷3《江州》:廬陵郡领有巴邱县。(《二十五史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4册,4459页)。按: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四)卷31《江南西路·抚州》崇仁县:“本吴置巴丘县,属庐陵郡。……梁改巴丘为巴山。”(《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引书馆,民国二十六年,3107册,261页)与之异,不从。
(5)清乔大椿等修《峡江新志》(一)卷1《疆域志·沿革》谓:“隋开皇十年(590年)废石阳、巴邱二县复并入新淦。”(《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影印,1986年,836册,65页)按:石阳县改为廬陵县在开皇十一年(591年),巴邱县并入新淦县也应在此年。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