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建陽縣 (traditional Chinese)

建阳县 (simplified Chinese)

Jianyang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282 to 58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7.45959 E 118.08626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建安郡 Jian'an Jun from 282 to 588
泉州 Quan Zhou from 589 to 589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建阳县(282-589年)治所
晋太康三年(282年),以建平县改名,属建安郡1。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县北芹口2。隋开皇十年(590年)省入建安县3。
——————————————
1,《晋书》卷15·地理下·扬州·建安郡:“吴置建安郡。统县七”。已有“建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2册,461-462页)。《宋书》卷36·州郡二·建安太守:“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领县七:…建阳男相,〈晋太康地志〉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92页)。案:《晋书·地理志》和《晋太康地志》均以太康三年为标准年代,两书均有建阳县,则建平县改为建阳县,当在太康三年或以前。又据《舆地广记》卷34·福建路·建州·建阳县:“晋太康中置,属建安郡。”(《丛书集成初编》,3108号,商务印书馆,1947年,5册,350-351页)。可断建平改县名在太康中而不在太康之前。但既谓“太康中”,又当不是太康初。而在太康三年有分建安郡置晋安郡的政区变动,应是在分郡的同时,即改建平县为建阳县。太康三年编纂的《晋书·地理志》、《晋太康地志》,随即把当年新置的晋安郡和新改的建阳县收编入志。今据此定建平县改名建阳在太康三年。
《元和郡县图志》卷29·江南道五·建州·建阳县:“吴分置建平县,晋太元四年改为建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719页)。《太平寰宇记》卷101·江南东道13·建州:建阳县,“晋太元四年,改建平为建阳,因山之阳为名。”(金陵书局,光绪八年刊本,19册)。显然与《晋书·地理志》、《晋太康地志》不合。故王象之在《舆地纪胜》卷129·福建路·建宁府·县沿革:建阳县下谓,“太康中已有建阳县,非必待至太元四年改建平为建阳也。《元和志》、《寰宇记》未免牵强,今不取。”(北京,中华书局,0000年,4册,3692-3693页)。疑《元和志》“晋太元”为“晋太康”之误。《寰宇记》、《古今图书集成》、《嘉庆一统志》等,均系抄袭《元和志》致误。
2,清《嘉庆一统志》卷431·建宁府·古迹:“大潭城,今建阳县治。…〈县志〉,县旧治在县南。晋太原(按:原文如此)中移於县东北。唐嗣圣中又移治今所,即大潭城。”(《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59册)。《古今图书集成》卷1058·建宁府·公署考:建阳县治,旧在三桂里,晋太元中在建忠里,今保大寺基。唐嗣圣中年移建今所。”(中华书局影印本,143册,27页)。据此,县南的三桂里,当为建平县治所;县东北的建忠里,当为晋太康三年改名、迁治的建阳县治所;唐嗣圣中年移建的“今所”,即为今建阳县治。道光《建阳县志》卷首·舆图,建忠里在建阳县东北,北溪(崇阳溪)东岸、芹溪(后崇溪)口北岸。《福建省地图集》建阳幅,建阳县北,崇阳溪东岸、后崇溪口北岸,有地名“芹口”,其方位、形势与建忠里吻合(福建省地图集编委会,1962年,131-132页)。此芹口当是晋太康三年迁治并改名的建阳县治故址。
3,《隋书》卷31·建安郡:“平陈,改曰泉州。统县四:…建安,旧置建安郡,平陈废。…”(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3册,879页)。《元和郡县图志》卷29·江南五·建州:“吴孙休永安二年,以会稽南部都尉分为建安郡。…开皇(案:原书误为开元)十年罢郡,以县属泉州。…管县五…建阳县,隋开皇十年省入建安,武德四年重置。”(北京,中华书局,0000年,下册,718-719页)。《嘉庆一统志》同。《寰宇记》作“开皇九年废入建安县”。不从。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