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亭州 (traditional Chinese)

亭州 (simplified Chinese)

Ting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620 to 623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21659 E 115.1085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no parents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亭州(620年—623年)治所和界线(钱林书编写)

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麻城县,即湖北麻城市东北阎河(古城)。(1)领有麻城、阳城二县。(2)七年(624年)废,县入黄州。(3)

注:
(1)《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淮南道》黄州: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县置阳城县,仍于麻城县置亭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80页)据清《嘉庆一统志》卷340《黄州府一-古迹》麻城故城:“在麻城县东。晋筑城,梁置信安县,隋改曰麻城。”(《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125册,23页)又民国余晋芳《麻城县志前编》卷1《疆域志-古迹》麻城故城:“在县东十五里,晋石勒将麻秋所置,元末邑人创筑今治,此城遂废。即今古城畈,耕者时锄见城址。”(《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影印,1975年,357册,86页)据牛汉平《清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北省总表》,黄州府麻城县即今湖北麻城县。(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235、236页)按:麻城县,1986年改为麻城市。今麻城市东北十余里有阎河(古城)。(见(《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篡委员会编制,1965年,46页)当麻城县治即湖北麻城市东北阎河(古城)。
(2)《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淮南道》黄州麻城县:“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领麻城、阳城二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81页)
(3)《旧唐书》卷40《地理志三-淮南道》黄州:武德七年(624年),“废南司州及亭州,县并属黄州。”而在麻城县下曰:武德“八年,(亭)州废”。(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80、1581页)


亭州(620年——623年)界:

东界:即麻城县东界,相当今麻城市东界。有同今界,有不同今界。(1)

注:
(1)东界,同黄州府(1364年——1375年)东界中之麻城县东界。北段不同今界;南段同今界。


南界:即麻城、阳城县南界,相当今麻城市、黄安县南界。东段、中段同今界,西段不同今界。(1)

注:
(1)阳城县后来并入麻城县,麻城县南界与黄冈县接壤。据《明史》卷44《地理志五-湖广》黄州府黄安县下曰:“嘉靖四十二年以麻城之姜家畈置,析黄冈、黄陂县地益之。”(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75页)又)清英启修《黄州府志》卷1《疆域志-沿革》黄安县:“按《黄安志》有麻城泰平、仙居二乡地。析黄冈之中和乡、黄陂之滠源乡入焉。”(《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光绪十年刊本影印,1976年,346册,77页)则黄安县(今红安县)之中和乡原属黄冈县。当嘉靖四十二年以前,黄冈县之西北界应是中和乡北界,它与麻城县南界西段接壤。据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麻城县舆图西南》,南界东起黄冈庙,往西经东界岭、大崎山、沙河铺、叶家院、王家冈、岐亭一线。今(《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武汉,1965年,45——46页)也由黄冈庙往西,经东界岭、大崎山、沙河、叶家台子、王冈、岐亭一线为麻城市南界东、中段。基本同今界。西段,即原中和乡北界,具体未详。据《湖北舆地图》之《黄安县舆图南》在县南有中和司。姑作在中和司北一线,即今红安县南中和司北一线。(《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武汉,1965年,45——46页)不同今界。


西界:即阳城县西界,相当今红安县西界中、北段。阳城县南段同今界,北段不同今界。(1)

注:
(1)西界,同南司州(620年——623年)东界北段。阳城县南段同今界,北段不同今界。


北界:即阳城、麻城县北界,相当今红安县、麻城市北界。同今界。(1)

注:
(1)北界,同黄州府(1364年——1375年)北界中之麻城县北界,同今界。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