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襄州 (traditional Chinese)

襄州 (simplified Chinese)

Xiang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758 to 111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2.02652 E 112.15870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no parents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襄州(758年—1118年)治所(钱林书编写)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襄阳郡置。(1)治襄阳县,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城区。领有襄阳、临汉(贞元二十一年改为邓城)、穀城、义清(宋太平兴国元年改名中卢)、南漳、宜城、乐乡(五代周显德六年废入宜城)县。(2)至德二年(757年)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文德元年(888年)为忠义军节度使治,天祐三年(906年)复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3)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年),降为防御使治。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复以为山南东道节度治。(4)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四月,以襄州阴城镇等地置乾德县,另建光化军。熙宁五年(1072年)同年废兴化军,入襄州,辖区扩大。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府。(5)

注:
(1)《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襄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襄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50页)
(2)《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二》襄州:“管县七:襄阳、临汉、南漳、义清、宜城、乐乡、穀城。”(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528页)《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山南东道》襄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襄阳郡。治襄阳县,领襄阳、临汉(贞元二十一年改为邓城)、穀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五代周显德六年,废入宜城)县。(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550、1551页)据《水经》:沔水“又东过襄阳县北。”(《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下册,2367页)《读史方舆纪要》卷79《湖广-襄阳府》襄阳县襄阳城:“今府城,相传汉、晋时故址。背负汉水,东北一带,皆缘城为堤。”(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4册,3374页)据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襄阳府治襄阳县,即今湖北省襄樊市。(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1页)按:襄阳县,当治在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城区。
(3)《新唐书》卷67《方镇表四》至德二载(757年):“升襄阳防御史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领襄、邓、隋、……九州,治襄州。”文德元年(888年):“赐山南东道节度号忠义军节度。”又天祐三年(906年):“忠义军节度复为山南东道节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6册,1870、1890、1894页)
(4)《旧五代史》卷150《郡县志》:山南道有襄州。又在乐乡县下曰:“周显德六年二月,并入宜城。”(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6册,2019页)《新五代史》卷60《职方考三》:梁、唐、晋、汉、周均有襄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3册,716页)按:当作五代时仍有襄州,所治不改。又朱玉龙《五代十国方镇年表》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唐旧镇。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九月,降为防御使额。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复以为山南东道节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98页)而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82《京西南路》襄阳府:“以襄州为襄阳府。《韩文顺帝实录》,在顺帝即位之三年。升大都督。正元二十一年。复为襄州。元和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3册,2644页)与之不同。
(5)《宋史》卷85《地理志一-京西南路》襄阳府:“本襄州,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府。治襄阳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13页)按:当作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为襄阳府。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