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沔陽州 (traditional Chinese)
沔阳州 (simplified Chinese)
Mianyang Zhou (Pinyin)
type:
州 州 zhou sub-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376 to 153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0.18954 E 113.23660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沔阳州(1376年—1530年)治所和界线(钱林书编写)
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改沔阳府置。属湖广行省。领景陵县。治所即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1)十年(1377年)改属河南。二十四年(1391年)六月复属湖广行省。嘉靖十年(1531年)十二月属承天府。(2)
注:
(1)《太祖实录》卷114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甲午:“改沔阳府为沔阳州,革所属玉沙县。”(《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太祖实录》3册,1758页)又《明史》卷44《地理志五-湖广》承天府沔阳州:元沔阳府,“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州治玉沙县省入,直隶湖广布政司。”领景陵县。(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77页)牛汉平《明代政区沿革综表-湖广省总表》承天府沔阳州,治所即今湖北省仙桃市西南沔城镇。(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年,131页)
(2)《明史》卷44《地理志五-湖广》承天府沔阳州:元沔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为州,以州治玉沙县省入,直隶湖广布政司,寻直隶河南。二十四年六月还直隶湖广。嘉靖十年十二月来属。”(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册、1077页)又《太祖实录》卷209洪武二十四年六月丙子:诏“沔阳、汉阳、黄州、荆州四府,蕲、归峡三州仍隶湖广。”(《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英宗实录》5册,3122页)按:姑作洪武十年(1377年)改属河南,二十四年(1391年)六月复属湖广行省,嘉靖十年(1531年)十二月又属承天府。而《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8《沔阳州-建置沿革》:“本朝初为沔阳府,隶湖广行省。洪武九年改为沔阳州,属湖广布政司。”按:其书《凡例》后曰:“洪武十七年岁次甲子闰十月二十七日进。”(此书未正式出版)疑取材自十三年或十四年时行政编制。
沔阳直隶州(1376年——1530年)界:
东界:即沔阳州、景陵县东界,相当今洪湖市、仙桃市东部界及天门市东界。沔阳州东界,有同今界,有不同今界。景陵县东界,同今天门市东界。(1)
注:
(1)沔阳州、景陵县东界,同承天府(1531年——1645年)东界中之沔阳州、景陵县东界,部分不同今界,部分同今界。
南界:即沔阳州南界,相当今洪湖市南界,大部分以长江为界,同今界。但有一小部分在江之北,不同今界。(1)
注:
(1)沔阳州南界,同汉阳府(1763年——1911年)西界中之沔阳州南界。
西界:即沔阳州、景陵县西界,相当今洪湖市、仙桃市及天门市西部界。沔阳州西界有的同今界,有的不同今界。(1)景陵县西界,基本不同今天门市西界。(2)
注:
(1)沔阳州西界,同汉阳府(1763年——1911年)西界的沔阳州西界南段及中段。南段,不同今;中段基本同今界,小有变化。
(2)景陵县西界,其县清改为天门县。据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天门县舆图南》、《天门县舆图北》,由沔阳州西北界,往北过黑流渡市塘西,又北过汉水,经诸通口、观音湖,再西北接天门县北界。今天门县(现为市)西南部从与沔阳县(今为仙桃市)起,往北过黑流渡西,又北过汉水,经朱通口、观音湖,再西北接天门县北界。(《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武汉,1965年,60——61页)则界在今天门市西部,基本不同今天门市西界。
北界:即景陵县北界,相当今天门市北界,同今界。(1)
注:
(1)景陵县北界,其县清改为天门县。据清光绪二十七年《湖北舆地图》之《天门县舆图北》及《京山县舆图东南》,由天门县观音湖北起,往东经石河市北及京山县钱家场、白马庙集、龙泉镇南,又东过天门县皀角市铺北。今天门县(现为市)西部北界有观音湖,往东经石家河北,又东经京山县钱场、白马庙、龙泉镇南及天门县东北皀市北。(《湖北省地图集》,湖北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武汉,1965年,60——61页)当作同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