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盱眙軍 (traditional Chinese)
盱眙军 (simplified Chinese)
Xuyi Jun (Pinyin)
type:
军 軍 jun military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129 to 1129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01474 E 118.49534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江南东路(1134--1275年)界线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抚州、建昌军还隶江南西路,又以南康军来属。乾道二年(1165年)改宣州为宁国府,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市)。领建康府、宁国府、池州、饶州、徽州、信州、太平州、广德军、南康军(1)。德祐元年(1275年)南康军、池州、建康府、太平州、宁国府、广德军、饶州入于元(2)。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入江淮等处行中书省(3)。
注:
(1)《宋会要辑稿?方域六》:“绍兴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三省枢密院言,抚州、建昌军自古隶江东帅司,先因沿江置三大使,拨江东属郡江州、南康军隶江西,却拨抚州、建昌军隶江东帅司。”“诏抚州、建昌军依旧隶江西路,南康军依旧隶江东路。”(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8册,7418页。)《舆地纪胜》卷30《江南西路》:江州“分隶江南东道,天禧四年。”“《图经》不载江南西道年月。谨按:隆兴《续职方乘》载,宣和三年诏洪州为安抚使,统洪、瑞、袁、虔、吉、抚、临江、兴国、南安、建昌十郡皆为属郡,未统江州也。至建炎四年以江东、西并以鄂岳分置三帅,于是鄂州路统七州,江州路统八州,建康路统七州,以朱胜非为安抚大使兼知江州,而洪州守臣止带江州路兵马钤辖,至绍兴初,复以江东、西为两路,却不言割江州还江东路,自此遂长为江西属郡,以此考之,则江州之隶江西,当在建炎四年分三帅之后。”(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2册,1295-6页。)按:北宋以转运使分路,南宋以安抚使分路,宣和为北宋年号,王象之以宣和时安抚使作江州归属,未可为据。且与前云江州“分隶江南东道,天禧四年。”相矛盾。《宋会要辑稿?方域五》:高宗建炎元年六月,从李纲建议,“江南东路,江宁为帅府,江、宣为要郡。(8册,7388页。),则南宋初江州确属江南东路,是王说江州之隶属江西,在建炎四年之后,当可信从。
(2)《宋史》卷47《瀛国公纪》:德祐元年,正月,南康军降;二月,元兵入池州,宁国府守臣遁,饶州、太平州降;三月,元兵入建康府;十一月,元破广德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3册,925-7、935页。)《元史》卷8《世祖纪五》:至元十二年,正月,南康军降;二月池州、太平州、建康府降;三月,宁国府降;江东路得府二、州五、军二;十一月,克广德。(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1册,160-1、163-4、171页。)南宋德祐元年即元至元十二年。按:徽、信二州,次年始为元所取。
(3)《宋史》卷88·地理四·江南东、西路:“建炎元年,以江宁府、洪州并升帅府,四年,合江东、西为江南路,以鄂、岳来属。…绍兴初,复分东、西,以建康府,池、饶、徽、宣、信、抚、太平州,广德、建康军为江南东路。以江、洪、筠、袁、虔、吉州,兴国、南康、临江、南安军为江南西路。寻以抚州、建昌军还隶西路,南康军还隶东路。”(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7册,2186页)。
2,见注1。
3,《元史》卷59·地理二·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扬州路:“宋为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4页)。
《元史》卷17·世祖14: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十二月“壬申,立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撒里蛮、老寿并为大司徒,领太常寺。…庚辰,太阴犯御女。江北州郡割隶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改江淮行省为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中华书局,1976年,2册,353-354页)。
《元史》卷62·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杭州路、湖州路、嘉兴路、平江路、常州路、镇江路、建德路、松江府、江阴州。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庆元路、衢州路。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婺州路、绍兴路、温州路、台州路、处州路。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宁国路、徽州路、饶州路。江南诸道行御史台:集庆路、太平路、池州路、信州路、广德路、铅山州。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福州路、建宁路、泉州路、兴化路、邵武路、延平路、汀州路、漳州路。(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91-15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