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淮東路 (traditional Chinese)

淮东路 (simplified Chinese)

Huaidong Lu (Pinyin)

type: lu circuit
temporal span: from 1277 to 1282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3.50279 E 119.14111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77 to 1278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79 to 1279
江淮行省 Jianghuai Xing from 1280 to 1282
sub 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淮东路(1277-1282年)治所和界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淮安州置,治淮安县(今江苏淮安市),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二十年(1283年)升为淮安路,治山阳县。属江淮等处行中书省(1)。

路界:
1,东界:东至海。
2,南界:南至宝应县黄铺,同今山阳与宝应二县界。西南至周桥,与盱眙县界(2)盐城县南界,西南以今大纵湖心,与清兴化县为界(3)。盐城县南界,以今盐城、兴化二县界之界河为界(4)。
3,北界:北以今淮安县北废黄河为界(5)。
4,桃源县西界,以今泗洪县东北金镇之安河东岸为界,泗洪县东北界集为界(6)。

注:
(1)《元史》卷59《地理志二》:淮安路,“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同书卷:扬州路,“元至元十三年,初置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5册,1414——1415页)
(2)咸丰《淮安府志》卷3《疆域》:“南至宝应县黄铺界六十时。”(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1册,175页)按黄铺即今淮安与宝应二县交界之黄浦,其西北为淮安县,东南为宝应县(《江苏省地图集》,55页)则清时山阳与宝应二县于此分界,此乃承袭元、明时界。今洪泽县南周桥(并见《江苏省地图集》,江苏省地图集编辑组,1978年,54页),即与清盱眙县交界。此当沿袭元、明旧界。
(3)清《嘉庆一统志》卷93《淮安府·山川》:“大踪湖,在盐城县西南八十里,东南去扬州府兴化县四十五里东西广十五里,南北袤三十里,与兴化县分湖心为界。”(《四部丛刊续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31册,27页)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全省舆图》盐城县:“大踪湖,在城西南一百里,与兴化县以湖心为界。”(《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144册,145页)按大踪湖,即今盐城与兴化二县交界之大纵湖(《江苏省地图集》,江苏省地图集编辑组,1978年,45页),与今盐城、兴化二县交界相同。此当沿袭元、明旧界。
(4)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全省舆图》兴化县北以界河,与盐城县为界(《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年,184——185页)与今盐城、兴化二县以界河为界同(《江苏省地图集》,江苏省地图集编辑组,1978年,45页),清界乃承袭元、明。
(5)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全省舆图·山阳县图》:山阳县北以淤黄河为界(《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印行,1974年,130——131页)按淤黄河于金、元时为黄河所迳,即今废黄河,此界当自金、元时安东与山阳二县之间界。
(6)咸丰《淮安府志》卷3《疆域》桃源县:“西南至泗州安河村八十里。”(《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397页)光绪《淮安府志》卷2《疆域》同(《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398册,116页)。民国元年《江苏全省分图·淮安府图》桃源县西界,在金锁镇之安河东岸(亚新地学社编,第八幅)则以今泗洪县东北金镇的安河(《江苏省地图集》,56页)东岸为界。又光绪二十一年《江苏全省舆图》桃源县:西南界头集之南为泗州界(同上引书,158——159页)与民国元年《江苏全省分图·淮安府图》桃源县西南界同(同上引书)按界头集,即今泗洪县东北界集(《江苏省地图集》,56页)则桃源县西南界在今界集。此当沿袭元、明之旧界。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