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茶陵州 (traditional Chinese)

茶陵州 (simplified Chinese)

Chaling Zhou (Pinyin)

type: zhou prefecture
temporal span: from 1282 to 136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26.80198 E 113.55217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part of:

潭州行省 Tanzhou Xingsh from 1282 to 1284
湖广等处行省 Huguangdengchu from 1285 to 1368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茶陵州(1282-1368年)治所和界线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茶陵县置。治所即今湖南茶陵县驻地城关镇。直隶湖广行省湖南道宣慰司。⑴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属朱元璋。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往属于潭州府。⑵

嘉靖《茶陵州志》卷上《郡谱第一》:“其域东至棠市八十里而遥,东南至弄心八十里而遥,南至桥梁七十里而遥,西至黄茅铺六十里而近,西南至文章桥六十里而近,西北至株溪七十里而近,北至英田六十里而近。四百八十里入府,一千二百里入省,六千五百四十里入京师。封疆之内,广一百四十里,袤一百五十里。”(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63册,第848页)
因未见茶陵县在明清时有明显界线变化的记载,暂作元代的茶陵州界线即清代光绪《湖南通志》茶陵县界线。

东界:
光绪《湖南省志》茶陵州图以景阳山、皇雩山与江西省接界。《湖南古今地名辞典》之茶陵县地名图(湖南出版社,84页),今茶陵县与江西省交界处有皇雩仙、景阳山,说明古今界线基本相同。
又据康熙《长沙府志》卷一《疆域志》:“茶陵州……东至江西永宁弄心岭,西至安仁章桥,南至酃县桥梁,北至攸县朱溪。”(康熙《长沙府志》卷一《疆域志》;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7册,238页)则东界至江西永宁县。

南界:
据康熙《长沙府志》卷七《山川志》:“颜江出青台山,北流四十里达洣。”(中国书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7册,238页)今颜江仍全部在茶陵县境内。又据光绪《湖南省志》茶陵州图、《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茶陵县幅之水系走向,则茶陵县南界当与今相近。

西界:
光绪《湖南省志》茶陵州图,西南端有牛路铺,西端有砻下铺,今《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茶陵县幅有牛路铺、龙霞铺,参考水系走向,古今界线相同。

北界:
据光绪《湖南省志》茶陵州图、《湖南省普通地图集》茶陵县幅,茶陵县北以武功山脉与攸县为界,且县北境有小英田,当与“英田”相近。参考水系走向,北界从明至今未有明显变化。


⑴明·宋廉等:《元史》卷63《地理六》:“茶陵州,下。唐为县,隶南云州。宋隶衡州,升为军,复为县。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中华书局,1976年校点本,第5册,第1531页)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9:“元至元十九年升为下州,隶湖南道宣慰司。本朝洪武三年改为县,[隶]长沙府。”
⑵嘉靖《茶陵州志》卷上《郡谱第一》:“太祖吴元年甲辰,湖广江西平,众往归附之。以知州吴聚来领焉。洪武二季改为县,属长沙府。成化十九年复为州,以地居茶山之阴,故曰茶。《尔雅》曰大阜曰陵。”(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63册,第847页)又卷下《官守第三》载“吴元年为州”,知州吴聚;“洪武二年改县”,知县成麟,河南人,洪武三年任。(同上,第971——972页)
《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9:“元元贞元年升为中州,属潭州路。本朝初为州,洪武二年改为县,隶长沙府。”
一作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史》卷44《地理五》:“茶陵州,元直隶湖南道。太祖甲辰降为县。成化十八年十月复为州。”(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4册,第1087页)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