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cename:
江陰郡 (traditional Chinese)
江阴郡 (simplified Chinese)
Jiangyin Jun (Pinyin)
temporal span: from 555 to 588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1.90877 E 120.26609 (geo data source: FROM_AC)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江阴郡(555-588年)界线和治所
南朝梁敬帝时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区)。领江阴、利城、梁丰3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
南朝梁敬帝时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区)。⑴领江阴、利城、梁丰3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⑵
⑴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9《两浙西路·江阴军》:“梁敬帝时于此置江阴郡及江阴县。……象之谨按:晋自太康二年置暨阳县之后,而晋、宋、齐三志并有暨阳县,自梁敬帝置江阴郡县之后,而隋《志》第有江阴而无暨阳。是梁于暨阳置江阴郡,因改暨阳为江阴县耳。《隋志》、《元和志》及《通典》、《唐地里书》初无割兰陵县立江阴县之文,而《寰宇记》及《舆地广记》乃追书曰割兰陵县为江阴县。自《祥符图经》始有此文,然兰陵与江阴为邻,或者一时割兰陵以益江阴之地,亦未可知。第不可专谓割兰陵为江阴耳。”(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册,491页)
据此,梁敬帝时废暨阳县置江阴县并无具体年代。新修《江阴市志》以公元555年为江阴置县之年,暂同之。
⑵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江阴,梁置,及置江阴郡。平陈,废郡及利城、梁丰县入焉。”(北京,中华书局,3册,877页)
江阴郡(555——588)界线
南朝梁敬帝时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区)。⑴领江阴、利城、梁丰3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废。⑵
江阴县治即今江苏江阴市区,利城县治所在今江阴市西璜土东侧。⑶梁丰县治所约在今江苏江阴市东杨舍镇附近。⑷治所均在今江阴市境内。废江阴郡时,同时废利城、梁丰2县,2县辖境全部并入江阴县。⑸因此,江阴郡的范围,即是此后的江阴县区域。中间虽有析置,但未与相邻政区间有大的调整。
以明嘉靖《江阴县志》图、清《江苏全省舆图》与今《江苏省地图集》进行对照,江阴县西界、南界与今相同。东界因析置沙洲县而有较大变化:南从江阴县北漍起,向北经沙洲县西塘市东、杨舍镇东,向北至长江止。
⑴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两浙西路·江阴军》:“梁敬帝时于此置江阴郡及江阴县。……象之谨按:晋自太康二年置暨阳县之后,而晋、宋、齐三志并有暨阳县,自梁敬帝置江阴郡县之后,而隋《志》第有江阴而无暨阳。是梁于暨阳置江阴郡,因改暨阳为江阴县耳。《元和志》及《通典》、《唐地里书》初无割兰陵县立江阴县之文,而《寰宇记》及《舆地广记》乃追书曰割兰陵县。自《祥符图经》始有此文,然兰陵与江阴为邻,或者一时割兰陵以益江阴之地,亦未可知。第不可专谓割兰陵为江阴耳。”(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册,491页)
据此,梁敬帝时废暨阳县置江阴县并无具体年代。新修《江阴市志》以公元555年为江阴置县之年,暂同之。
⑵⑸唐·魏徵:《隋书》卷31《地理下》:“江阴,梁置,及置江阴郡。平陈,废郡及利城、梁丰县入焉。”(北京,中华书局,3册,877页)
嘉靖《江阴县志》卷1《建置记第一·沿革》:“唐高祖武德三年,以江阴置暨州,复利城、梁丰并江阴为三县属之。九年,州废,复并二县入江阴,仍属常州。”(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13册)
⑶嘉靖《江阴县志》卷2《提封记第二上·古迹》:“废利城县治在县西五十里。晋元帝即海虞县北境立利城县,以占流徙。守元嘉中,迁利城于武进之利浦。《寰宇记》云在奉国寺南,战国时筑城,名若溪,历迁改不常。今良信乡有利城镇,疑即县治所在。”(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丛刊》本,13册)
道光《江阴县志》卷首《利城镇图》中有利城桥,在黄土街东侧,疑即利城县治所在地。黄土街即今《江苏省地图集》(1978年,内部出版,第31页)江阴县西璜土。
⑷嘉靖《江阴县志》卷2《提封记第二上·古迹》:“废梁丰县治,今皆莫详所在。”(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丛刊》本,13册)
据新编《江阴市志》梁丰县城在今江苏江阴市东杨舍镇附近。暂定点在杨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