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ON XML RDF
placename:

修武縣 (traditional Chinese)

修武县 (simplified Chinese)

Xiuwu Xian (Pinyin)

type: xian county
temporal span: from 619 to 620
spatial info: POINT point N 35.33784 E 113.46926 (geo data source: FROM_FD)
part of:

陟州 Zhi Zhou from 619 to 620
no subunits
data source: CHGIS
source note: 修武县 619--620年 今河南修武东北李固 唐武德二年(619年)移治浊鹿城,属陟州,四年(621年)仍移治西修武故城(1)。治今河南修武东北李固(2)。 注: (1)《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怀州,其后(武德二年),于修武县东北故浊鹿城立涉州。修武,武德二年,李原德以县东北浊鹿城归顺,因置陟州及修武县。四年,贼平,改为武陟,废陟州。以修武属殷州,仍移县治于隋故修武城。(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5册,1489-90页)《新唐书》卷39《地理志三》:怀州河内郡,修武,武德二年,河内民李厚德以浊鹿城来降,置陟州,并置修武县。四年徙县治故修武,更修武曰武陟,别置修武县;是年州废,隶殷州。(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4册,1010页)《太平寰宇记》卷53《河北道二》:怀州修武县,隋大业十年又移于永桥,即今武陟县,其城又空,复移于今县东北浊鹿故城;唐武德六年又移修武于废西修武故城,即今理。(清光绪八年,金陵书局刊本)按:《两唐志》武德四年移故修武,《寰宇记》作六年移废西修武故城(即故修武),如依《寰宇记》,则以修武为武陟亦当在六年,与《两唐志》武德四年已见武陟矛盾,今从《两唐志》。  (2)《后汉书》卷9《孝献帝纪》: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唐李贤注:“浊鹿,一名浊城,亦名清阳城,在今怀州修武县东北。”(中华书局,1965年,2册,390页)《元和郡县志》卷16《河北道一》:怀州修武县,浊鹿故城,在县界东北二十三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上册,446页)《太平寰宇记》卷53《河北道二》:怀州修武县,隋大业十年又移于永桥,即今武陟县,其城又空,复移于今县东北二十三里浊鹿故城;又浊鹿城在今县西北三十七里,此城周回十五里尚在。《修武县志》第2编第6章地名考:李固,后将浊鹿城改名李固,沿用至今,村南有部分遗址。(河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1页)《河南省地名词典》:修武县李固,在修武县城关镇北偏东11公里,属五里源乡。村南有浊鹿城遣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260页)《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修武县浊鹿故城:五里源乡李固村西南,地面现存夯筑城墙两段,一段为南北向,约300米,另一段为东西向,约100米,存留最高处为7米。(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197页)按:浊鹿城,《寰宇记》一说县东北二十三里,又说在县西北三十七里,自相矛盾,据《括地志》、《元和记》当在县东北或东北二十三里为是;又《后汉书》卷9《孝献帝纪》: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都山阳之浊鹿城。唐李贤注:“山阳,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修武县西北”。民国《修武县志》卷2《舆地?故城考》山阳城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则《寰宇记》又记县西三十七里之浊鹿城似与山阳城混淆。唐修武县同今县,史载浊鹿城在县东北二十三里,今记载为11公里,方向、里距完全相符,并有遗迹,当是。
Copyright: 2024 © CHGIS, License: CC BY-NC 4.0

Published by: China Historical GI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Fudan University]

Generated by the Temporal Gazetteer Service